首页>正文
来源:
中国应急管理

可怕!戴错呼吸面罩 要了3条人命……

2020-05-26 08:20:27 来源: 中国应急管理

  据安徽省应急管理厅事故快报消息,2020年5月6日20时40分许,淮南市寿县绿色东方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垃圾库外墙缝隙封堵外包作业过程中,发生中毒事故,造成3人抢救无效死亡、2人正在救治(情况稳定)。

  有限空间事故频发,这个省两位省领导已分别作出批示

  另据安徽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近期有限空间生产安全事故的通报显示,江苏宜兴金超公司在对淮南市寿县绿色东方新能源有限公司垃圾库外墙缝隙封堵外包作业过程中,3名作业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半面罩(过滤式防毒面具,可防范一般有毒气体,但不能防范硫化氢等有毒气体)进入垃圾库内施工,发生中毒事故。2名营救人员也佩戴自吸过滤式半面罩进入垃圾库营救,造成不同程度中毒。事故共造成3名作业人员死亡,2名营救人员中毒。

点击图片看《通报》原文

  《通报》中指出了事故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一)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淮南“5·6”事故,在已发现作业人员中毒的情况下,营救人员未按要求规范佩戴空气呼吸器,依然佩戴自吸过滤式半面罩开展营救,造成中毒。

  (二)有限空间风险辨识不清。污水池、地下场所、垃圾池等各类有限空间,在作业过程中极易造成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中毒和缺氧窒息事故。事故单位没有对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进行全面辨识评估,未落实危险作业审批制度,未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作业程序,在安全条件未确认的情况下施工作业,导致事故发生。

  (三)违规违章作业问题突出。淮南“5·6”事故暴露出危险作业现场监护制度不落实等问题,5月6日11时左右,3名作业人员已经进入垃圾库作业,直到20时40分左右,巡检人员才发现3名作业人员中毒倒地,由于未按规定安排现场监护,贻误了救援时间,导致伤亡扩大。此外,淮南“5·6”事故暴露出建设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不力,对本单位外委外包作业管理存在漏洞,未将外委外包作业纳入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施统一管理,造成危险作业现场安全风险失控。

  (四)安全培训教育质量不高。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没有组织过有限空间知识培训,从业人员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意识严重不足、对作业程序不清楚,监护人员缺乏监护救援知识和能力。企业员工“无知者无畏”,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过滤式防毒面具

  自吸过滤是以佩带者自身的呼吸为动力,克服部件阻力,将空气中有害物予以过滤净化的呼吸防护器。

  自吸过滤分为机械过滤和化学过滤两种。机械过滤主要是用于防止粒径小于5微米的呼吸粉尘的吸入,通常称防尘口罩和防尘面具;化学过滤主要用于防止有毒气体、蒸气、颗粒物(如毒烟、毒雾)等的吸入,通常称为防毒面具,属于净气式呼吸防护用品。

  防毒面具按防护原理,可分为过滤式防毒面具和隔绝式防毒面具两大类。过滤式防毒面具属于自吸过滤。隔绝式防毒面具,面具本身提供氧气,又分为贮气式、贮氧式和化学生氧式等3种。

  过滤式防毒面具,由橡胶面罩、滤毒罐(滤毒盒)和导气管组成,一般有个专用背包。

过滤式防毒面具

  不能贸然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

  滤毒罐(滤毒盒)为防毒过滤元件,是过滤式防毒面具的主要部件。各型滤毒罐(滤毒盒)中间充填物均为特制的活性炭,上下两端分别为干燥剂、纱布、隔板、弹簧。

  滤毒罐(滤毒盒)的滤毒作用主要是各种有毒气体进入罐内被活性碳吸附,经化学作用、吸附作用和机械过滤作用而被除去,使有毒气体净化为清净气体后吸入人体,唯独5型防一氧化碳的滤毒罐中间为催化剂(氧化剂),其它构造相同。

  滤毒罐(滤毒盒)适用于某些有毒、有害的气体或蒸气,但并非所有气体或蒸气都有适合、有效。选择时仍需要注意一些特例,不能贸然使用。

  按照防毒过滤元件的分类和级别(GB2890-2009),滤毒罐(滤毒盒)分为:

  1、普通滤毒罐(滤毒盒),编号“P”,分为: 1)A型:防护有机气体和蒸气 2)B型:防护无机气体和蒸气(HCN、Cl2、CNCl) 3)E型:SO2和其他酸性气体或蒸气 4)K型:NH3和氨的有机衍生物 5)CO型:CO气体 6)Hg型:汞蒸气 7)H2S型:H2S气体 2、多功能滤毒罐(滤毒盒),编号“D”,防护两种以上有毒气体 3、综合滤毒罐(滤毒盒),编号“Z”,同时防尘和防毒 4、特殊滤毒罐(滤毒盒)可见,过滤式防毒面具只能专防专用,不能随便选择使用,不能混用、错用。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李洪雷
关键词: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新闻
04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24041210633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