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一小吃店发生瓶装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再次受到公众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安全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使用过程中又有哪些要注意的事项?本报整理了相关知识,供大家参考。
什么是液化石油气
液化石油气(以下简称液化气)是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满足了日常的炊事和热能需求。液化气是石油开采、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其液态时的相对密度约为0.5,是水密度的一半,其气态相对密度为空气的2倍。其能量大热值高,同等体积的气态液化气热值是天然气的3倍左右。
液化气是由丙烷、丙烯、丁烷、丁烯为主要组成成分的无色气体、液体混合物,本是无味的。但在我们生活中使用液化气时,常闻到刺鼻性气味,那是为了使用的安全性,在其中增加了“臭剂”的缘故。液化气加臭有助于液化气气体泄漏时人们及时察觉,采取措施。
液化气处于气态时密度大于空气,处于液态时密度小于水。因此,当液化气泄漏后,会沉积在所处环境靠近地面及低洼处。
当液态石油气着火时,切使用水灭火,由于密度小于水的特点,着火的液态石油气会随着水流蔓延。
当液化气由液态变为气态时,需要吸收热量,这叫做汽化潜热。由于液化气的汽化潜热比较大,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严禁人体直接接触液态气体,以免皮肤冻伤。
液化气具有易燃易爆性,其爆炸极限为1.5%至9.5%,液化气浓度在此范围内时,就算没有明火,遇到一定能量也会发生爆炸。
液化气钢瓶的前世今生
1965年我国率先在北京建立液化气灌瓶站,居民使用上了液化气钢瓶(俗称“煤气罐”),拉开了应用瓶装液化气的序幕。
液化气钢瓶是一种使用广泛的压力容器。按照《液化石油气钢瓶》国标要求,钢瓶材质应为冶炼的镇静钢(指完全脱氧的钢)。按照此标准制造的钢瓶,设计使用年限为8年。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钢瓶,可在安全评定合格后,继续使用最长不超过一个定期检验周期。
钢瓶制造日期一般位于钢瓶护罩上,也有位于钢瓶底座上的。
钢瓶每4年一检,若要检查钢瓶是否在使用有效期内,查看钢瓶检验标记环即可。
目前市场上大量流通使用的液化气钢瓶规格主要为YSP35.5和YSP118,也就是我们常说的15kg及45kg钢瓶。
15kg钢瓶民用户及小饭馆使用居多,45kg基本用于餐厅、食堂和需集中供气的场所。液化气钢瓶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瓶阀,钢瓶使用控制阀门。
护罩,保护瓶阀、便于钢瓶周转。
阀座,装配瓶阀的底座。
上封头,用于封闭钢瓶上端部,使其内外介质隔离。
下封头,用于封闭钢瓶下端部,使其内外介质隔离。
底座,保护钢瓶本体。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液化气钢瓶时,当打开角阀后,液态石油气会由减压阀汽化,由胶管进入到燃气灶,从燃气灶喷嘴喷出。
汽化时吸收周边大量热量,因此在使用液化气钢瓶时,瓶上常挂“水珠”,如果一时用量过大,汽化速度太快,液化气钢瓶还有可能结霜。
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违规事故案例
使用正规的企业
供应的液化气
使用正规企业供应的液化气,增强燃气使用的安全防范意识,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相关案例
2011年8月26日,北京市西城区一饭馆突发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裹挟碎玻璃横扫街道,致使包括路人在内的17人受伤,其中4人住院治疗。事故原因为液化气罐泄漏引发爆燃。
经专业机构对事故钢瓶气质检测,瓶中液化气含有67%的二甲醚。事故原因是非法供应商违规掺混二甲醚,二甲醚对密封部件造成腐蚀,引起泄漏造成。
2012年5月7日,北京市一饭店使用流动气贩提供的液化石油气,引发爆燃事故,造成4人受伤。
事故现场发现两只气瓶均不合格,且气瓶中二甲醚含量分别为69%和70%。
放置在安全位置
严禁私自调节
钢瓶应放置在专用厨房和通风良好的地方,让钢瓶和灶具等处于敞开状态。
不得在卧室、地下室和半地下室使用液化气,二层及以上不得使用45kg规格液化气。
液化气不得与其他明火同时使用,周边不得堆放汽油、干柴等易燃物。
钢瓶与灶具间距不得小于0.5米,连接的胶管不大于1.5米。应使用合格的液化气调压器、胶管、密封圈,减压器3至5年更换,胶管、密封圈2至3年更换。建议使用带自闭功能的液化气调压器,严禁使用可调式减压器。
相关案例
2018年4月11日,北京市东城区一饭馆发生燃气爆燃。事件造成4人受伤。事故原因是饭馆后厨使用违规可调式减压阀,发生液化气泄漏,遇明火爆燃。
使用过程中
人走火灭
使用液化气时,先开钢瓶角阀,再开灶具点火开关。
液化气使用过程 中不得离人,避免火焰被溢出的汤水浇灭。儿童不得单独使用燃气灶具。
相关案例
2011年11月14日,西安一饭店因阀门操作不当,导致钢瓶液化石油气泄漏引发爆炸,导致11人死亡。
2013年7月24日,北京市东城区一面包店因使用液化气时违规操作发生爆燃,造成2人死亡。
储存安全
瓶装液化气应储存在有资质的供应站,运行制度要上墙,站内配备规定数量的灭火器,瓶库内应配备防静电胶板,安装浓度报警仪。瓶库不应设在建筑物的地下室、半地下室,不应有地沟暗道。瓶库内地面应平坦,瓶库墙应为混凝土或砖块结构。
空瓶重瓶应分区直立码放,不得卧放倒置,应悬挂醒目标志。重瓶单层码放,空瓶可双层码放,瓶间留有不小于800mm过道,且储存量不得超过核定数量,由专人定期盘点。
在瓶库内工作时,要穿防静电工作服及防砸鞋,严禁将手机等非防爆电子设备带入瓶库。钢瓶入库前要检查确认钢瓶无漏气,瓶体无损伤,不符合要求的钢瓶不得入库。在钢瓶交付用户前,应进行试漏,严禁用户上瓶库平台,确认无漏气现象后方可交给用户,确保气瓶出入库登记手续齐全,气瓶整齐。
相关案例
2007年1月6日12时40分许,陕西省西安市东桃源村一放置着24个液化气罐的液化气直销点突然发生闪爆,导致该液化气直销点发生火灾。
2007年1月8日,河南省濮阳市金宇市场内一家非法液化气灌装点因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并迅速引燃12个液化气罐。
使用方法
1.一定要购买带熄火保护装置的灶具,并规范安装。一旦发现灶具、钢瓶及连接部位出现液化气泄漏(有异味),首先要做到,不开关任何电器,不再动用明火。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关闭钢瓶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到安全的地方电话联系救援人员。
2.发现灶具着火,立即关闭钢瓶角阀并将钢瓶移到室外空旷地带,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对着火灶具进行灭火,不可用水对油锅灭火。
3.发生火灾、爆燃还要及时报警。首先要镇静,可迅速拨打“119”,讲清是液化气着火,并详细说明起火地点,以便消防队员及时到现场扑救。
运输安全
瓶装液化气运输应采用检验合格的专用运输车辆,车况良好,车内安全装备配备齐全,每天对车辆进行出车前、行车中及收车后的三检,有问题及时报告并修理,避免车辆带伤上路。每车配备一名驾驶员、一名押运员,证件有效,并定期对驾驶员、押运员开展交通安全培训教育。钢瓶码放不得超过最高标准,15kg钢瓶最多码放两层,车厢内应配备防静电胶板,以防钢瓶与车厢底部碰撞摩擦产生静电及火花。
充装安全
充装液化气应取得充装许可,由持有充装证件的专业人员进行充装。
充装前检查气瓶是否经检验合格,严禁摔砸和滚动钢瓶,注意充装速度和充装压力。
充装时,工作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按照充装相关操作规程作业,严格按定量充装,严禁超量充装。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钢瓶灌装质量不得超过85%,避免钢瓶超压造成危险。
灌装车间内应有通风装置,安装浓度报警仪。车间照明装置及电气开关应符合要求。灌装后应进行测试,超重、欠重钢瓶应及时挑出。
起火后处置措施 瓶装液化气一旦着火,可以根据现场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
1.在液化气钢瓶阀门完好的情况下,首选是关阀,阀门关了火就灭了。网上流传的“先灭火、后关阀,否则会回火导致爆炸”的情况,在液化气钢瓶着火时是不会发生的。只有在燃气管道着火时,如果快速关阀,会导致管道里压力快速下降,管道外面的压力比里面的压力大,才会把火压到管道里去造成回火。消防员在处置燃气管道着火时,首先会慢慢把管道阀门关到最小状态,把火焰降到最小后,再关阀灭火。这样是为了防止回火。液化气钢瓶瓶体和瓶口较小,相对来说压力较小,不会产生压力差,且液化气钢瓶内的压力比外界大。
2.如果着火的液化气钢瓶的阀门损坏,可以不灭火,先把液化气钢瓶拎到空旷地带站立放置,再用水冷却瓶身,等待液化气燃烧完毕即可;烧着的液化气钢瓶如果在居民家中无法转移,可以先报警,撤至安全区,待消防队员处置。
3.如果液化气钢瓶横向倒地燃烧,钢瓶容易被火焰加热,到达一定温度后,瓶内的液化气受热膨胀,瓶体容易发生物理爆炸。在无法预判和无处置能力时,要第一时间拨打“119”,等待消防队员到场处置,不要让燃烧的瓶体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