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马“地震云”,都是“浮云”
早在我国古代明清时期的《天元玉历祥异赋》一书中就专门论述过“震兆云霞”,认为“地裂”之前会出现“天裂”,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地震云”,时至今日,人们仍然对此信以为真。
而“地震云”概念在近代首次被提出则出自一位日本政治家,曾任奈良市市长的键田忠三郎。他曾在1956年日本福冈7级地震之前看到一条非常奇特的云带。之后他留意到,只要出现这样的云,某处就会有地震发生。于是他称这样的云为“地震云”。
随后几十年间,不少中日民间爱好者纷纷对其进行了观测和总结,认为“地震云”是地震在酝酿阶段向天空释放的云雾信号。其形态或成一条狭长的云带,人称“飞机云”;或成辐射状的“扇骨云”带;或一条一条平行排列的“肋骨状”云。
我们通常可以在清晨或傍晚时分看到这样的云出现,且呈现出各种颜色。
甚至还有人利用类似理论预报地震。杭州一名普通的退休工程师寿仲浩曾旅美12年自费研究地震预测,他靠看卫星云图上地震云带的位置地震进行预报做了十几年的地震预报,并自称成功地报出2003年12月伊朗办姆地震。有人说,他真正“读懂了云的语言”,去年他本人还出版了一本有关地震预测的新书《地震蒸汽模型与预报》,探讨了地震云的各种形态和外界环境对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