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来源:
中国网

“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

2023-11-14 10:48:49 来源: 中国网

  应急管理部于11月14日(星期二)上午10时在国家应急指挥总部一层新闻发布厅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建设进展成效,发布《“一带一路”国家灾害评估报告》。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主持,国际合作司司长刘为民、副司长李胜利和监测减灾司副司长袁艺将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 申展利: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应急管理部新闻发布会。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十周年。在这一重大倡议框架下,应急管理部会同外交部、国家国际合作发展署等部门,着力推进“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建设,在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务实合作,努力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减轻灾害风险、造福共建国家和地区人民。我们还专门编制了《“一带一路”国家灾害评估报告》。

  今天我们请应急管理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刘为民先生、副司长李胜利先生、监测减灾司副司长袁艺女士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国际合作司司长刘为民先生介绍情况。

  应急管理部国际合作司司长 刘为民: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2021年11月,应急管理部举办了首届“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部长论坛,并发布了《“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北京宣言》,提出了各方共建合作机制的愿景,以期共同提升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能力。两年来,我们与各方共同推进“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

  一是合作机制“四梁八柱”基本搭建。我们以打造全球灾害治理新平台为目标,制定了“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章程,规划设置合作机制理事会、协调人会、秘书处和咨询委员会,启动合作网络建设,上线运行合作机制官方网站,组建“一带一路”国际灾害风险研究中心等6个支撑机构,初步形成以政府间合作为牵引、以合作网络和支撑机构为补充的平台体系,即将进入实体化运作阶段。目前,合作机制已经纳入中国政府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具体内容,合作机制章程列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多边合作成果文件清单。

  二是国际社会积极响应。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重大灾害多发频发,严重威胁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全球灾害治理,携手应对共同挑战,有效减轻灾害风险及损失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我们注重把合作机制与联合国《2015-2030年仙台减轻灾害风险框架》、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等国际倡议对接,得到联合国减轻灾害风险办公室、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国际劳工组织等联合国机构、国际组织以及共建国家的积极响应。今年2月,我们召开了协调人会议,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应急管理部门、驻华使馆和国际(区域)组织的代表参加,围绕合作机制建设进行了交流,并就合作机制章程达成一致。共建合作机制越来越多写入中国与有关国家和国际、区域组织的双边合作文件。

  三是务实合作不断深入。我们着力在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等领域深化合作,助力提升“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应急管理能力,切实维护共建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举办灾害管理、应急救援、地震监测等援外培训班10余期,培训各类应急管理和救援人才600余人次。不断深化同联合国相关机构合作,持续参与引导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合作。着力加强与共建国家政策沟通和务实合作,不断丰富双边合作内涵、拓展合作领域。积极构建区域和次区域合作机制,把周边作为合作优先方向。我们还积极参与对外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派出中国救援队赴莫桑比克、土耳其等国开展紧急人道主义救援。合作机制的建设是“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的生动实践。

  今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提出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同共建各国加强减灾等领域多边合作平台建设,为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提供了新指引、新动能、新方向。为落实高峰论坛成果和共识,我部将围绕“应急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一主题,于11月16日在北京举办2023“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部长论坛,届时将召开合作机制理事会首次会议,宣布正式建立“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

  作为部长论坛的重要成果,我们还将正式发布《“一带一路”国家灾害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以公开的全球灾害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全面、综合、系统分析灾种的变化趋势和对不同经济体的影响差异,并辨识主要灾种的风险特征和发展趋势。报告还关注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区域风险的差异性和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分布情况,解析共建国家和地区投资所面临的潜在气候风险,旨在为“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提供灾害风险认知的关键信息。报告分析表明,共建国家和地区是全球灾害损失最严重区域之一,呈现明显的多种灾害类型集中分布的特征,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因此更需要我们借助合作机制深化交流、拓展创新、提升能力、共同应对。

  我先介绍这些。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责任编辑: 韩建平
关键词: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新闻
04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98021212301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