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来源:
应急管理部

李坤刚:推进防御体系建设 完善防台风防汛预案

2019-08-22 12:15:50 来源: 应急管理部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应急管理部定于8月22日(周四)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成员、国家减灾委办公室负责人、应急管理部副部长郑国光,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兼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叶建春,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副局长琼色,应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司长李坤刚,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副司长王章立介绍防汛防台风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浙江日报记者:请问当前防汛防台风工作还哪些薄弱环节?另外“利奇马”在浙江山早村引发山体滑坡,造成人员伤亡。请问在今后工作中如何加强防范应对?谢谢。

  应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司长李坤刚:我们国家的台风灾害还是非常多的,台风带来强风、暴雨、高潮,经常造成一些严重的损失,还容易发生山洪、内涝、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在多年防台风工作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防台风主要是采取避让的措施,不能采取硬抗的措施。如果采取硬抗的措施,很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多年以来,台风登陆前我们主要是转移海上和陆上危险区的人员,防台风工作成效显著。但是在防御过程当中也确实存在一些难点和薄弱环节。比如,在预测预报方面,台风的移动路径、强度准确精确的预报还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短历时、强降雨的定点预报也是难度很大的,所以防御上确实很难。在排除隐患方面,滑坡、山洪、泥石流点多面广,隐蔽性很强,排查起来很难。近几年来发生的一些滑坡、泥石流的灾害点,有很多不在原来已经知道的监测范围当中,这反映出来我们排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基层预警等方面,因为山洪区危险点面很广,点也很多,交通又不便,通讯也不好,所以山洪、滑坡、泥石流预警的时间非常短,山洪往往十几分钟就来了。所以“最后一公里”的预警是我们面临的难点和短板,是一个需要加强的地方。在人员转移方面也有这些问题,这些危险点很分散,人员也很分散。每年造成的伤亡人员,当中有的是来不及转移,很多是不愿意转移,或者转移出来之后又返回,需要我们特别注意。在防台风能力方面,避免山洪、滑坡、泥石流造成的人员伤亡,主要是靠地方及时转移危险区群众,但是基层人员或者相关部门、相关机构人员比较少,这些人员流动性比较强,经验有的也不太够,预警的手段、通讯手段是比较落后的,这也需要我们加强群测群防方面的意识和当地群众自救互救的能力,这些方面都需要下一步进一步加强。

  我感到,一方面要推进防御体系的建设,包括工程体系的建设,还有隐患、风险点排查,还有基层灾害预警这些信息系统的建设,要发挥好各级防汛指挥机构的统筹协调和统一指挥作用,也要发挥好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和专业优势,形成防御合力。再有是完善防台风、防汛的预案,落实相关的责任,统筹协调好抢险救援力量,做好相关安排,努力提升基层应急管理的能力。今后要做的事情还是非常多的,希望各位同志们共同努力。谢谢。

责任编辑: 张景云
关键词: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新闻
04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2414121025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