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山东省枣庄 :充分运用普查成果扎实防治自然灾害

2023-08-31 17:00:00 来源: 枣庄市应急管理局

  今年以来,枣庄市薛城区应急局超前谋划,全面摸清“家底”,将全区29.1万余条承灾体、1211条减灾能力、719条历史灾害普查数据质量控制贯穿到风险普查的各个阶段,积极探索推动普查成果在自然灾害防治中的应用。通过不断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会商研判、防范应对等工作机制,全力夯实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基础,推动普查成果落地见效,切实维护全区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结合普查数据,让预警研判应对更加精准。以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为抓手,不断推动风险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建立完善专家会商制度,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促使自然灾害预研预判更加精准。统筹区、镇、村三级264名灾害信息员持续开展隐患排查行动,建立健全网格化灾害预警体系。进入汛期以来,累计上报各类隐患治理台帐48条,并根据普查数据及隐患排查台帐举一反三,完成了全区近5000个雨水箅子的清淤工作,并对城区29个积水点逐一改造,着力破解城市积水难题。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5次专家会商,印发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报告5份,发布灾害风险预警提示信息24份,建立重点台账清单28份,查隐患除风险,切实将自然灾害风险防范控制在源头,让预警研判应对更加精准。

  结合普查数据,让应急救援能力更加全面。始终把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作为应对处置各类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的关键所在,组织专家修订评审1个总体应急预案和39个专项应急预案,不断提高预案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可操作性。今年以来,指导、组织开展各类自然灾害应急演练23次,参演单位50余个,拉动区、镇、村三级防汛队伍45支,实训人数835人。结合普查薄弱点,始终坚持强弱项、补短板,更新组建34支应急救援队伍1314人,逐步建立了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专业抢险队伍为骨干、以社会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优化抢险力量布局,实现各类抢险救援力量快速反应、协调联动,跑出抢险救援“加速度”,让应急救援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结合普查数据,让应急物资保障更加有力。成立区委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和区应急物资保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统筹协调全区应急物资储备工作,调度使用各部门资源,真正实现了统一领导、需求明晰、资源共享、调度及时。截止目前,区级自然灾害生活保障类物资储备在全市率先达到7000人保障标准,建成镇街级标准化物资仓库7处,村居应急物资示范站点14处和防汛重点村居6个,并对全区8个国有企业应急物资全部登记建立台账,形成了全区应急物资保障“一张网”,让应急物资保障更加有力。

  结合普查数据,让基层防灾减灾基础更加稳固。全面铺开防汛重点村居标准化建设,并为防汛重点村先后调配发电机、防汛袋等应急物资。统筹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截止目前,全区共建成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处、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4处,2023年新建设防汛重点村居6处,新申报国家级3处、省级5处,新建设群众避险安置点3处和镇街应急避难场所7处。通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基层防灾减灾组织保障不断健全、基础保障不断筑牢、风险隐患排查制度不断完善、群众的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基层防灾减灾基础更加稳固。

  结合普查数据,让应急管理水平更加现代化。不断加强自然灾害防治信息化、数字化赋能,提高防灾减灾救灾科技水平。依托薛城区应急指挥平台,将应急、水务、水文、气象和公安等10个部门(单位)的数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队伍和各类自然灾害监测信息数据融汇对接,实现了动态监测、预警提示、协同会商、指挥决策,为自然灾害风险防范提供了信息化保障。将全区77.5万件应急物资纳入市应急物资智慧管理平台,建立覆盖镇街、部门、单位的防灾减灾救灾物资储备保障网,初步实现应急物资资源查询实时共享,满足常态化应急管理和战时处置指挥需要,让应急管理水平更加现代化。

[责任编辑: 刘佳佳 ]
【山东】山东省枣庄 :充分运用普查成果扎实防治自然灾害
04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262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