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急管理报】福建省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大力推动成果应用落实落地 夯实“数字应急”基础 推动数据赋能突破

2023-07-25 16:39:20 来源: 中国应急管理报

  福建省严格按照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部署,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加强统筹协调,稳步推进普查各项工作,先后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普查成果与信息化应用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按照“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坚持先行一步、先探路子、先抓试点,充分挖掘普查数据价值,大力推动普查成果应用落实落地。

  数据赋能 智慧防灾

  该省普查办统筹考虑短期应用和中长期布局,制定本地化应用技术路线。2021年8月,编制完成福建省普查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方案,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180万元建设省级自然灾害风险信息化应用系统。以普查数据为基础,打造全灾种、全链条、全要素灾害风险数字化支撑平台,横向联通水利等26家省直单位,纵向汇聚部省市县四级共约27亿条数据,支持跨部门灾害数据汇交共享共用,不断夯实“数字应急”基础。

  该省将普查数据融入全省应急指挥系统。运用承灾体普查数据,建立覆盖全省约1.7万家重点监管对象的“安全生产一张图”,实现监管执法一体化;围绕气象、水旱、林火、地质等主要灾害和危化品、尾矿库等普查数据,建立“一网统管”的风险监测体系,实现监测预警智能化;以减灾能力评估数据为基础,融合应急机构、救援队伍、物资装备等信息,建立“应急指挥一张图”,实现指挥救援信息化;依托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领域海量数据,强化辅助决策支撑,推动科学决策数字化。

  该省推行“场景+应用”模式,以点带面推进普查成果广泛应用。比如,开发临灾评估模型并推进实战应用,构建“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链临灾风险快速评估模型,复盘2021年“卢碧”台风对福州城区影响,早预警、早防范、早应对,福州市成为去年受灾损失最少的设区市之一。试点重大活动场景化应用,对该省第十七届省运会可能出现的森林火灾、暴雨洪涝、地质灾害等重点灾害隐患进行灾情演化三维科学建模,通过综合模拟评估,提出场址规划、紧急避险和应急策略。

  数据赋能驱动精准应急处置。该省应用水利普查数据,2022年强有力应对降雨量和暴雨天数突破1961年以来历史极值的强降雨,将受灾人员、死亡人数、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省防指精准调度安砂水库,有效降低三明市区洪峰水位0.63米;有力应对松溪县流域百年一遇洪水,提升防汛精准化水平,做到大灾过程“不死人、少损失”;应用林业普查数据,接入实时卫星火情热点,强化318个地面森林站点瞭望监测,形成“空天一体化”监测体系,推动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林火快速反应机制,面对61年来最严重的夏秋冬连旱,实现火灾数同期最少;应用减灾能力数据,建立应急避难场所“一张图”,构建覆盖全省21136个应急避难场所的信息库,建立临灾快速转移机制,保障受灾人员应急疏散精准有序。

  南安市是福建省自然灾害风险普查的试点县之一。自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南安市以普查成果来于基层用于基层为指导,将普查数据融入现有网格化平台,将普查地灾点、危化企业、救灾队伍、物资储备、避灾点等数据纳入市网格数据库,率先构建南安普查“一张图”应用,快速指挥人员疏散、应急救援、紧急避险,物质调拨等,为防灾救灾、应急处置决策指挥提供有力支撑。

  南安市普查办主任黄震宇表示:“我们正在探索涉水安全场景应用,将水库、山围塘、海河、湖泊、游泳馆等涉水区域安全防范场景运用项目列入网格化平台中,明确涉水安全的水域清单、防范措施等,要求网格员每月对涉水区域开展巡查工作,每季度全覆盖巡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并进行劝导制止、上报,督促整改,形成闭环管理,建立严密的安全防范机制,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同时,该省运用灾害数据成果,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拓宽数字化、智能化应用领域,与国家减灾中心合作,推进相关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与福州大学合作开展尾矿库溃坝模拟和应急疏散研究,推动矿山事故防范技术理论研究;与福建师范大学加强“厅校科技合作”,开展溪源水库下游灾害疏散模拟研究,推动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和数字化平台共建共享,推进自然灾害学科点建设及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创新机制 服务民生

  福州市气象局基于“气象精灵”数字气象服务平台,以暴雨灾害为切入点开展气象风险预警应用;省地震局通过普查数据优化“地震社会服务与行为指导技术系统”;省海洋渔业局构建湾区防灾减灾综合业务平台,提升湾区风险防范、应急响应和经济服务水平。省水利厅将水旱灾害风险普查成果纳入“一河一网一平台”,做到全行业“一屏管水”、全社会“一屏看水”。

  福州、南平、武夷新区等地应急管理部门接入普查调查数据和城市公共安全等信息,实现应急救援智能化、扁平化和一体化指挥作战。泉州南安市构建普查成果应用“一张图”,为人员疏散、紧急避险、物质调拨提供有力支撑;南平市拟建立网格化的“分布式5G智慧减灾站”,持续动态提高区域防灾精确度和完整性;福州市研发“一房一档”房屋管理平台,建立常态化网格巡检模式;晋江市对灵源山林区进行消防管道建设和“蓝色海湾”综合整治。

  在防汛防台风方面,该省将水利、气象、地质数据融入扁平化的防汛指挥体系,提出“三个在前、三个精准、三个联动”做法。在灾害救助上,委托国家减灾中心等单位,以普查数据为基础开展重大暴雨洪涝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在森林防火方面,该省利用林火调查数据,建立生产性用火数据全流程闭环监管机制,利用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火灾风险区划,建立周边县乡森林消防队伍“联防联控”机制;在住房安全方面,该省将普查的1246万栋房屋数据融入房屋安全管理系统,完善“五级联动”整治机制。

  福建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于2022年11月6日在南平市体育中心开幕,结合地域特点,运用本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福州大学紫金地质与矿业学院副院长王浩、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李建徽博士团队通过对建阳区普查数据的综合研判分析,结合南平地区地质灾害比较多、林火灾害比较突出的特征,对省运会相关重点区域可能潜在的暴雨洪涝、森林火灾等典型风险进行动态场景模拟,为省运会提供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参考。

  “在对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的应用基础上,能够将林火火势蔓延的判断准确率从50%提升达到80%。我们这个系统是三维虚拟化实时动态展示的。根据调查的地理数据、交通数据等,我们计算出一条最优路线,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各个应急队伍能够在最短时间到达隐患点,在隐患没有爆发前就制止它。在源头控制住了,它的危害就越来越小。平时可以通过我们的系统进行应急演练,关键时刻能最快反应。”李建徽说。

  自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该省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全社会关心关注防灾减灾热情高涨。如,依托区划评估成果,形成防灾减灾科普知识,融入“五个一百”安全应急保障提升工程,受众达500多万人次;省政协将强化防灾减灾科普建议列为2023年重点提案,省教育厅将防灾减灾纳入中考试题。

  目前,该省各地、各行业部门仍在不断积极探索各类适用性、前瞻性的应用场景和领域,不断提升普查成果应用广度和深度,努力在强化普查数据赋能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周翔 颜思琳)

[责任编辑: 刘佳佳 ]
【中国应急管理报】福建省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大力推动成果应用落实落地 夯实“数字应急”基础 推动数据赋能突破
04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24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