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华安:“五深化、五融合、五作用”全面推进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运用

2023-06-19 14:07:18 来源: 华安县应急管理局

  华安县积极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写好普查数据“应用篇”。华安县应急管理局持续加强普查数据成果共享共用,积极推动普查数据共享转化,以“五深化、五融合、五作用”充分释放风险普查数据生命力,充分发挥普查成果的应用效益,不断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一是深化推进普查成果与应急管理融合,积极推进普查成果在指挥工作中的决策支撑作用。

  华安县应急管理局推进普查成果纳入应急管理信息应用体系,全面掌握县域范围内自然灾害风险底数、承灾体情况以及隐患风险点等信息。认真梳理全县承灾体、减灾能力、历史灾害数据2639条,形成1项数据类成果,针对综合减灾资源能力短板,建立完善应急资源数据库,推动涉灾数据跨部门跨区域的共建共治共享,采用数字化赋能提升智慧应急能力。如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优化完善全县117个避灾安置场所选址布局和物资配置,实现乡镇有物资储备库,村(社区)有物资储备室,重点区域有物资储备点。

  二是深化推进普查成果与气象防御融合,积极推进普查成果在气象防御中的预估预警作用。

  在华安县应急管理局的统筹协调下,各部门间通过数据共享、查阅地方志、年鉴、灾害大典等方法开展历史灾情收集,通过分析各乡镇气象观测站历史数据及辖区内区域自动气象站数据构建网格化数据集,得到台风、暴雨、干旱、高温、低温、大风、冰雹、雷电8大类气象致灾因子数据。对8种气象灾害开展单灾种气象灾害的特征调查和致灾孕灾要素分析,全面获取华安县主要气象灾害的致灾因子信息、特定承灾体致灾阈值;评估主要气象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等级,建立主要气象灾害危险性基础数据库;针对人口、GDP、农作物、房屋和道路五类承灾体,有效开展风险评估与区划。同时持续落实《华安县气象局气象灾害“叫应”服务制度》《华安县县级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按照气象预警等级及时提醒相关部门及乡镇启动台风、暴雨应急预案,短时强降水天气期间实行县、乡、村三级直通式叫应提醒,为防灾减灾工作赢得先机、抢得时间。

  三是深化推进普查成果与地灾防治融合,积极推进普查成果在地灾防治中的管控防控作用。

  以服务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全生命周期安全为目标,共调查地质灾害点53处,其中滑坡调查点48处,崩塌调查点1处,泥石流调查点4处,高陡边坡调查点570处。按“一点一档”建档立卡,实时监测普查数据中收集的各类地质灾害风险点,推动管控对象由“静态”向“动态”,由“抽象”向“可视化”防控转变。利用大数据分析,综合考虑地质灾害风险相关的致灾体强度、承灾体易损度、政府管控力度、群众参与热度、灾害关联程度,精准实现预报预警、协同处置、及时撤离。

  四是深化推进普查成果与交通运输融合,积极推进普查成果在交通运输中的监测治理作用。

  将华安县范围内县道及农村公路的自然灾害风险点基础信息、灾害类型、灾害特点、灾害风险技术评价报告等大量基础数据进行收录,完成线路农村公路县道共计215.226公里,桥梁19座;共采集风险点11处,其中高边坡9处、崩塌2处。经省交通运输厅组织专业人员评估,我县公路承灾体一、二级风险点共有11处,其中新圩镇1处,马坑乡6处,高安镇2处,高车乡2处。积极采用跟踪治理、监测预警、数字赋能“三重手段”多层次开展成果运用,深入挖掘数据深层信息,在公路自然灾害承灾体风险点监测、治理上充分发挥“人防+物防+技防”联合作用,将风险降到最低,为自然灾害风险防治提供有力参考与实践经验。

  五是深化推进普查成果与森林防火融合,积极推进普查成果在火情救援中的联动指挥作用。

  华安县采集616个样品,充分混合后提起并送到实验室的样品117个,完成32个乔木林标准地、2个灌木林标准地、2个大样地的外业调查,以及区域内所有乡镇野外火源调查、历史灾害调查。利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在高山上设置7台森林防火热成像中载云台,加强森林火情预警监测和分析研判;在林区主要进山入口设置30台高清智能摄像机,加强野外火源管控。以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可燃物调查成果为支撑,围绕“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等环节重点布防、靠前设防,建立“瞭望监测+巡护巡查+设卡检查”管控模式,进一歩优化森林火警联动指挥救援应用和灾后案件评估查处应用全流程闭环体系, 确保实现“看住山、管住人、防住火”,力争将风险降到最低。

[责任编辑: 刘佳佳 ]
【福建】华安:“五深化、五融合、五作用”全面推进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运用
04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233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