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317省道盘州市竹海镇左坡村黄家寨灾毁恢复重建项目建设前后。汝炬 供图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交通运输行业按照“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原则,积极开展公路承灾体普查工作,通过全行业3年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提升公路交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奠定了基础。
公路承灾体普查包含哪些内容?公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面临的主要灾害风险都是什么?此次普查取得了哪些成果?如何推动普查成果在公路交通行业全过程全方位应用……本期策划将为您解答。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2020年以来,交通运输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由交通运输部公路局牵头组织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对公路水路承灾体的基础设施属性信息以及自然灾害风险信息进行全面普查,为开展自然灾害防控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今年2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吴春耕介绍,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过程中,交通运输系统形成了一套交通运输行业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图,建成了一个交通运输行业自然灾害数据库,全面掌握了公路水路设施属性数据信息以及自然灾害风险信息。全面完善的普查成果、不断深化的探索应用对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灾害防治和保通保畅能力,提升公路水路安全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将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全面摸排 心中有数
面对技术要求高,协调难度大,且没有现成经验和方法可循的情况,交通运输行业聚行业之智,紧盯时间节点,抓住关键环节,周密安排、精心组织,确保普查调查工作平稳推动。
2020年10月,交通运输部印发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水路承灾体普查实施方案》,全面指导公路水路普查相关工作。2021年3月发布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承灾体普查技术指南》,进一步规范普查工作的内容与方法、数据采集质检流程及普查成果提交等。
在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支持下,公路交通行业凝心聚力,2021年5月率先完成全国试点普查,2021年10月完成北京冬奥会地区专项普查,2021年年底全面完成528万公里的公路设施和灾害风险调查,取得了公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属性数据425万余条、高边坡数据10万条、自然灾害风险数据22万余条,2022年3月完成数据审核和汇交。
为精准、高效保障数据质量,交通运输部统筹协调超过14万名基层干部职工参与技术培训,在学用结合中淬炼出一批专兼结合的技术队伍,为行业防灾减灾救灾提供人才基础;在信息化、智能化的加持下,依托普查数据采集系统,持续推广激光测距、遥感影像分析、无人机航拍、道路基础设施智能感知监测等新型手段,为摸清公路交通行业自然灾害风险底数提供技术支撑。
在公路承灾体调查数据成果基础上,为更好掌握公路自然灾害风险水平,交通运输行业自我加压,进一步开展公路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其间,对公路沿线发生不同强度自然灾害的可能性以及对公路工程造成的损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形成了全国、省(区、市)的风险评估区划图,为公路交通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更为下一步开展监测预警、养护策略、应急响应等一系列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指导。
边查边用 对症下药
根据“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交通运输部于2022年6月印发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水路承灾体普查成果应用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力争“十四五”期间建成系统、完善的自然灾害综合防控管理体系,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助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常态化推动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体系建设、持续化提升灾害防治能力,完善共建、共享、共用的数据库运行模式是关键。
目前,交通运输部已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交通运输行业数据库建设。数据库保留数据采集审核功能,融合公路灾毁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普查数据和灾毁信息的有效衔接和同步管理;接入风险实时监测数据,开发风险管理模块,实现了动态管控监测预警预防、灾毁管理等自然灾害风险全流程管控;同步应急储备资源数据,设置应急资源调度、应急演练评估等应急信息化管理模块,全面提升突发事件处置信息化水平。
以普查数据为抓手,交通运输部持续深化普查成果应用,让数据跑起来、活起来、用起来,有效支撑了全国公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顺利开展。
据悉,2022年交通运输部安排灾害防治专项资金逾16亿元,支持地方公路交通部门开展公路灾害防治工程,治理近5000公里灾害路段,全面提升了各地公路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目前,交通运输部正在制定《自然灾害风险公路防治工程实施技术指南》,着力优化防治工程实施工作流程,促进公路行业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规范开展。按照分级管控原则,交通运输部针对普查调查中排查出的一、二级风险点,全部纳入自然灾害防治项目库,“十四五”期间力争基本消除公路沿线高等级风险点,提升公路本质安全;对于暂不具备开展防治条件的高等级风险点,开展实时监测,推广北斗卫星、高分遥感、InSAR、无人机巡查等多种新技术应用,提升公路基础设施监测预警服务水平。
此外,交通运输部大力支持各地持续探索普查成果应用,加快形成具有地域特点和行业特色的应用成果。目前已有15个省份开展了典型公路灾害风险监测预警、8个省份编制了公路自然灾害防控技术标准、7个省份建设了数字防灾减灾管理平台、19个省份利用普查成果加强汛期针对性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在交通运输部的指导下,四川省、贵州省、浙江省分别在灾害防治、风险监测、数字防治减灾等方面进行了示范性工程探索,并取得良好成效。
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继续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的重要批示指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强化公路承灾体普查成果应用成效,切实提升公路交通防灾减灾救灾水平,护航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