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黑龙江省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以来,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坚持应用导向,充分挖掘普查成果蕴含的价值,积极开展普查成果应用探索。通过构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库,打通跨行业、跨级别的数据共享高速通路,实现灾害风险精细化管理,提升多灾种综合监测预警与风险早期识别能力、事故推演与灾情研判能力、辅助决策与指挥调度能力,加快推进灾害风险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为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保障全省经济、社会有序、平安、稳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监测预警
1、引言
2020年5月以来,黑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位推动,上下联动,全力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目前,全省共采集5类致灾因子、8类承灾体及各级综合减灾资源、历史灾害等15个门类数据1200余万条,调查类成果62项、图件类成果78项、文字报告类成果34项。基于上述普查成果,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深度挖掘风险普查的数据价值,积极探索数字化改革背景下风险普查成果综合应用的实践创新,不断提升防范化解重大灾害风险的能力水平,适应新时代灾害管理新要求。
2、普查成果拓展应用实例
2.1建立高度整合的数据体系
以大数据建设为引领,强化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库管理平台建设,将基础时空、灾害风险专题、应急业务等多类型多行业的数据汇聚形成标准统一的高质量基础数据集,形成面向省、市、县(区)各层级以及应急管理、水务、气象等多个涉灾部门的灾害风险和减灾能力数据体系,用“数字”实现灾害风险精细化管理,有效解决自然灾害防治基础数据不足的问题,为各部门应急管理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统一标准化的应急业务基础数据服务和应用支撑,实现跨部门跨行业应急数据的实时交互共享,为加快推进灾害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型提供支撑。
2.2提升多灾种综合监测预警与风险早期识别能力
结合黑龙江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数据,基于统一的标准规范、数据基准、分类体系、组织结构和编码体系,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按照统筹规划、业务主导的总体原则,集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基础地理信息、调查对象空间数据等要素,支撑省级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利用各行业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资料信息,对全省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风险数据、图件进行统一汇集整理及标准化、可视化展示,实现各层级数据实时动态协同处理,支撑不同来源、不同结构的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数据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交互与共享。此外,结合历史灾情数据、实时监测数据等,从时间、空间等角度,设计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四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并建立模型,对孕灾环境的敏感性、致灾危险性、承灾体的易损性以及防灾减灾的能力四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做到对灾害的及早发现,及时响应,从而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见的转变,加快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监测预警技术体系。
2.3提升事故情景推演与灾情研判能力
建立不同自然灾害的趋势推演模型,以自然灾害风险数据为基准数据,利用关联分析和多相映射机制等方法,从多源海量的态势感知数据中挖掘信息,推演灾害发展过程及趋势,实现对灾害事件的态势实时智能分析。基于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成果数据、预测预报数据、感知数据及其他自然灾害相关数据,运用多种灾害态势分析模型及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形成灾害发展趋势推演成果。针对系统已生成的灾害风险事件进行快速的动态风险研判,掌握本次风险事件的影响情况及其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情况。基于综合监测分析、趋势预测分析结果,综合考虑风险事件可能影响范围内的承灾体分布及其脆弱性以及应急减灾能力,快速评估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损失以及次生衍生灾害,科学研判灾害危害范围。同时,可在单场景突发事件研判的基础上,围绕事故灾害发展态势,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多灾种耦合、次生衍生演化模拟和知识图谱等技术,结合现场动态信息汇聚叠加,实现对事故灾害的动态演化分析和多灾种综合研判,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部署提供参考。
2.4加强自然灾害短临预警能力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研判结果和相关应急预案,利用模板引擎技术,快速生成自然灾害短临预警信息,利用自然灾害短临预警系统的预警信息靶向推送功能,对接黑龙江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应急广播系统、移动应用等多种渠道将风险信息及时、精准、高效地发布给应急相关责任人和社会公众,实现风险预警信息的靶向推送。
2.5提升辅助决策与指挥调度能力
通过GIS地图、事故模拟算法等技术手段,构建拥有可视化大屏的应急指挥中心,同时,将普查成果数据如全省应急处置物资和力量等详细数据纳入覆盖日常管理、应急响应、应急演练、地理信息等业务模块的应急指挥管理系统,为应急救援提供科学的避险转移、抢险救援力量调配、资源调度、社会力量参与、军警民协同等支撑,实现应急救援物资和力量的可视化,缩短沟通调取时间;同时,以感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合通信等先进技术为依托,基于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中重点隐患、承灾体、应急物资、救援队伍等数据,通过空间数据库技术实现应急疏散路线、救援路线等协同标绘,增强资源利用率,并通过分析模型对事故进行模拟,在GIS地图中直观标注事故影响范围,根据应急处置知识库、案例库提供应急处理建议,以辅助应急决策,把握应急救援的“黄金时间”,实现突发事件预防应对一体化、扁平化,达到“一图全面感知、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的目标。
3、结语
黑龙江省以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为契机,有效解决自然灾害防治基础数据的问题。聚焦数据成果转化,充分依托数字技术,探索普查成果与应急管理、城市安全服务等业务领域的深度融合,实现对普查数据的深入挖掘分析,补齐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短板,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