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成果应用交流会】福建〡构建风险普查数据引擎 创新驱动智慧防灾应急

2023-03-29 10:00:11 来源: 福建省应急管理厅

构建风险普查数据引擎 创新驱动智慧防灾应急

福建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 丘毅

(2023年3月28日)

尊敬的郑国光主任,各位来宾、同志们,上午好。

在汇报之前,请大家先观看一个短片。

       ...播放短片(约1分30秒)...

       接下来,由我做一简要的报告。

       福建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按照国务院普查办工作部署,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加强统筹协调,稳步推进普查各项工作。2022年至2023年,我省先后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普查成果与信息化应用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按照“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坚持先行一步、先探路子、先抓试点,充分挖掘普查数据价值,大力推动普查成果应用落实落地。根据会议安排,简要汇报如下:

       一、数据赋能驱动智慧防灾应急

       (一)构建风险普查数据引擎。省普查办统筹考虑短期应用和中长期布局,制定本地化应用技术路线。2021年8月,编制完成“福建省普查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方案”,采用“1+8+N”架构,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180万元建设省级自然灾害风险信息化应用系统。以普查数据为基础,打造全灾种、全链条、全要素灾害风险数字化支撑平台,横向联通水利等26家省直单位,纵向汇聚部省市县四级共约27亿条数据,支持跨部门灾害数据汇交共享共用,不断夯实“数字应急”基础。

       (二)普查信息化带动应急数字化。将普查数据融入全省应急指挥系统。一是运用承灾体普查数据,建立覆盖全省约1.7万家重点监管对象的“安全生产一张图”,实现监管执法一体化;二是围绕气象、水旱、林火、地质等主要灾害和危化品、尾矿库等普查数据,建立“一网统管”的风险监测体系,实现监测预警智能化;三是以减灾能力评估数据为基础,融合应急机构、救援队伍、物资装备等信息,建立“应急指挥一张图”,实现指挥救援信息化;四是依托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领域海量数据,强化辅助决策支撑,推动科学决策数字化。

       (三)场景应用提升灾害治理能力。倡导“场景+应用”模式,以点带面推进普查成果广泛应用。比如,开发临灾评估模型并推进实战应用,构建“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链临灾风险快速评估模型,复盘2021年“卢碧”台风对福州城区影响,早预警、早防范、早应对,福州市成为去年受灾损失最少的设区市之一。再如,试点重大活动场景化应用。对我省第十七届省运会可能出现的森林火灾、暴雨洪涝、地质灾害等重点灾害隐患进行灾情演化三维科学建模,通过综合模拟评估,提出场址规划、紧急避险和应急策略。

       (四)数据赋能驱动精准应急处置。一是应用水利普查数据,2022年,强有力应对1961年以来历史极值的降雨量和暴雨天数,实现受灾人员、死亡人数、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省防指精准调度安砂水库,有效降低三明市区洪峰水位0.63米;有力应对松溪县流域百年一遇洪水,提升防汛精准化水平,做到大灾过程“不死人、少损失”。二是应用林业普查数据,接入实时卫星火情热点,强化318个地面森林站点瞭望监测,形成“空天一体化”监测体系,推动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林火快速反应机制,面对61年来最严重的夏秋冬连旱,实现火灾数同期最少。三是应用减灾能力数据,建立应急避难场所“一张图”。构建覆盖全省21136个应急避难场所信息库,建立临灾快速转移机制,保障受灾人员应急疏散精准有序。

       (五)产学研合作推动普查数字化应用。运用灾害数据成果,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拓展数字化、智能化应用领域。一是与国家减灾中心合作,推进相关研究成果在我省防灾实践应用。二是与福州大学合作开展尾矿库溃坝模拟和应急疏散研究,推动矿山事故防范技术理论研究。三是与福建师大加强“厅校科技合作”,开展溪源水库下游灾害疏散模拟研究,推动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和数字化平台共建共享,推进自然灾害学科点建设及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二、普查成果服务保障社会民生

       (一)防灾特色服务利民生。福州市气象局基于“气象精灵”数字气象服务平台,以暴雨灾害为切入点开展气象风险预警应用;省地震局通过普查数据优化“地震社会服务与行为指导技术系统”;省海洋渔业局构建湾区防灾减灾综合业务平台,提升湾区风险防范、应急响应和经济服务水平。省水利厅将水旱灾害风险普查成果纳入“一河一网一平台”,做到全行业“一屏管水”、全社会“一屏看水”。

       (二)基层普查应用见实效。福州、南平、武夷新区等地方应急部门接入普查调查数据和城市公共安全等信息,实现应急救援智能化、扁平化和一体化指挥作战。泉州南安市构建普查成果应用“一张图”,为人员疏散、紧急避险、物质调拨提供有力支撑。南平市拟建立网格化的“分布式5G智慧减灾站”,持续动态提高区域防灾精确度和完整性。福州市研发“一房一档”房屋管理平台,建立常态化网格巡检模式。晋江市对灵源山林区进行消防管道建设和“蓝色海湾”综合整治。

       (三)数据支撑推动机制创新。在防汛防台风上,将水利、气象、地质数据融入扁平化的防汛指挥体系,提出“三个在前、三个精准、三个联动”做法。在灾害救助上,委托国家减灾中心等单位,以普查数据为基础开展重大暴雨洪涝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在森林防火上,利用林火调查数据,建立生产性用火数据全流程闭环监管机制,利用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火灾风险区划,建立周边县乡森消队伍“联防联控”机制。在住房安全上,将普查的1246万栋房屋数据,融入房屋安全管理系统,完善“五级联动”整治机制。

       三、普查防灾减灾宣传深入人心

       普查工作以来,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全社会关心关注防灾减灾热情突显。比如,依托区划评估成果,形成防灾减灾科普知识,融入“五个一百”安全应急保障提升工程,受众达500多万人次;省政协将强化防灾减灾科普建议列为2023年重点提案;省教育厅将防灾减灾纳入中考试题等。

       四、下一步工作

       目前,我省各地、各行业部门仍在不断积极探索各类适用性、前瞻性的应用场景和领域。下一步,我们将在国务院普查办的悉心指导下,虚心向兄弟省份学习借鉴,不断提升普查成果应用广度和深度,在强化普查数据赋能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谢谢!

[责任编辑: 刘威 ]
【第三次成果应用交流会】福建〡构建风险普查数据引擎 创新驱动智慧防灾应急
04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24111211933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