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湖北襄阳保康县“四个结合”推动普查成果转化落地

2023-03-28 03:58:33 来源: 保康县应急管理局

  保康县自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坚持“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总要求,在统筹推进全县风险普查的基础上,以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为重点,积极探索普查成果应用,突出“四个结合”,推动普查成果转化落地。

  结合防汛体系,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依托辖区内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区、避灾安置场所、应急物资仓库、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等承灾体普查成果,编制全县257个行政村、19个社区防汛形势图。针对基层防灾减灾能力较为薄弱、应急救援能力不强等问题,科学制定防汛指挥部工作规程,编制防汛预案,发放村级防汛基层责任人职责明白卡,构建现代化的基层防汛治理机制。根据保康县历史灾害普查成果,编制防汛案例库,为全县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参考。

  结合物资储备,提高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根据综合减灾资源(能力)普查成果,深入分析全县物资储备的短板不足,全面评估各区域抗灾能力,编制全县防汛抗旱(抗雪防冻)应急物资、地震地质灾害应急物资、森林防火应急物资、生活类救灾物资储备标准。针对全县各行业主管部门应急物资使用现状,各乡镇历史受灾情况以及全县8个库点物资储备能力,拟定分行业、分区域、分时段储备计划,完善县、镇、村三级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强化保障力度。

  结合数智应用,提升精准防控能力。建全统一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数据管理与发布体系,将应急的2401条普查成果数据以通用的标准规范格式,与气象、水利、林业、自规等各行业部门用户共享,提升各部门协同预警、快速反应能力;充分利用承灾体普查成果,以及气象、林业、自规、水利等部门监测预警数据,结合现有的信息化平台,完善“影响提示、警戒提醒、精细预警、分级叫应”机制,将公交车站、高速服务站、高铁站、医疗机构等重要公共服务设施与景区、民宿、学校、居民区等248条承灾体数据相关联,构建综合监测预警响应网络和应急抢险处置救援链条,提高自然灾害应急响应与防范能力;进一步扩展“数智防汛”系统应用,在风险研判规则中加入村(社区)辖区内的风险隐患点、历史灾害、综合减灾能力、主要承灾体等2000余条普查数据信息,打造镇、村两级精细化防汛风险“五色图”模型。

  结合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根据248条承灾体和719条历史灾害的普查数据,结合水利、地质行业部门的普查成果,打造视频监控系统,进一步推动防灾减灾工作转型。依托矿山、危化品企业、小流域山洪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村(社区)综合减灾能力、景区、历史灾害等普查数据,选取河道、水库、林场和矿山企业等150个实时监控摄像头,补齐自然灾害预防的不足。进一步完善高风险区的风险监控和风险管控触角,提高乡镇、村干部巡查巡防的应急处置效率,打通县、乡镇两级应急处置渠道,形成县、镇、村三级联动的应急处置模式。

[责任编辑: 张景云 ]
【湖北】湖北襄阳保康县“四个结合”推动普查成果转化落地
04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89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