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国务院普查办技术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史培军一行到我省调研指导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并召开座谈交流会,现场检查省普查办运行情况。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任俊杰汇报我省工作情况。
史培军指出,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位部署推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特别是加强统筹协调和督查指导,构建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推动普查任务落实落细,多项普查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黑龙江省设立独立普查办公场所,抽调工作力量,制度机制健全,工作运行有序有效,有力保障了普查工作的实施。全省评估与区划工作进展良好、相对超前,权重设定有地方特色、有亮点。普查是掌握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情况、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的基础性工作,黑龙江省要进一步完善省级数据库建设并尽快接入国家数据库,在体制、机制上加快数据共建共享共用,打通各部门数据协同壁垒;要突出评估工作地方特色、区域特色,可结合实际确定评估要素,权重设定实事求是、力求科学,得出主要灾种防治、重要区域防治结果,提高评估与区划工作质量;要加强普查标志性成果的凝炼,努力得出新认识、新成果、新结论,为党委政府提出可落地、可操作、可实施的防治对策和建议,不断提升综合减灾体系和治理能力,让普查结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
任俊杰在汇报时表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连续两年将普查工作列入省委国安委工作要点、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提出了五个统筹、五个一致、五个责任和“六个务必”工作要求,推动各地各部门将普查工作当作政治任务摆上突出位置。建立了“1+8+N”的普查方案体系,实行挂图作战;组建了“1+10”模式的技术支撑组,确定了29个技术支撑单位。遵循“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普查成果率先在应急信息平台对接、防灾减灾救灾领域扩展应用,并指导基层广泛实践应用,同时,开展的《黑龙江省普查成果应用方向探索分析》课题研究,被评为全国普查成果应用获奖课题之一。下一步,将把完成评估与区划任务、推进常态化数据更新共享、推动普查成果落地见效作为重点,高标准高质量做好普查收官工作。
国务院普查办调研组成员,省应急管理厅普查工作有关负责人,省普查办评估与区划专家库负责人,省级各牵头单位技术负责人和工作负责人,省普查办各工作组组长参加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