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急管理报】福建建专属灾害风险数据库

2023-03-07 10:54:30 来源: 中国应急管理报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福建建设,以数字化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数字化平台提供高效率政务服务,不断推动“数字福建”建设深度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自然灾害风险普查信息化应用是该省应急指挥“五大平台”之一,也是该省公共数据汇聚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该省“以高水平信息化支撑高水平防灾减灾”的必然要求。

  该省召开防灾减灾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会议,提出要建好省级普查基础数据库,形成全省统一汇聚、按需共享成果应用的自然灾害数据管理服务体系,实现普查综合库在省级的落地存储;鼓励省级行业部门和有条件的市县建立专属灾害风险数据库,实现多部门多层级跨平台数据共享;省减灾办牵头抓紧制定省内各行业部门、涉及公共设施的重点企业之间长期数据共享清单,建立持续动态更新机制,促进普查数据常普常新。

  建设省级核心平台

  福建省积极落实国家“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要求,统筹考虑短期应用和长期布局,在现有普查工作基础上充分考虑灾害的区域特征,制定适于本地的成果应用技术路线。以省级基础数据平台为核心,采用“1+8+N”(即以省普查应用平台为核心+8个主要普查成员单位+市县级应急部门)架构开展全省普查信息化应用建设,争取实现普查成果的效益最大化,提高区域抗灾减灾救灾能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该省普查办在灾害风险普查推进之初提前谋划,开展普查成果应用研究,提出开发“福建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信息化应用系统平台”的总体要求。前期参与国务院普查办基础数据库建设方案编制,对接相关普查系统省级部署工作,经多次征求专家意见和修订完善,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福建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方案》,并通过省数办专家评审。

  省级普查平台以普查大数据赋能为基础,开发建设“一单一库一系统多应用”。

  “一单”即省级普查数据共享清单,在国家普查需求清单基础上,制定省内各行业部门、涉及公共设施的重点企业间的长期数据共享清单,建立持续更新和数据交换与共享机制;“一库”即省级普查基础数据库,形成分类型分区域的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并与省应急指挥平台和省公共数据汇聚共享平台等相衔接,依权限开放地方和行业部门数据接口;“一系统”即设计顶层普查信息化系统,汇总全省综合风险普查评估区划成果及灾害风险专题地图,实现可视化的动态表达,并接入全省应急指挥系统“一张网”;“多应用”即耦合卫星遥感、无人机、实地调查等多源数据,研发具有多场景、多功能、多模型、多仿真技术,创建自然灾害预警早、预报精、预案全、预演真、预判准的智慧减灾平台。

  成果多渠道转化

  该省普查办根据该省灾害特点,利用普查数据,优先开发“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链风险评估模型。此系统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充分考虑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暴露性和脆弱性,以及减灾资源与能力,实现台风登陆前72小时滚动预报,为应急疏散、人员转移、物质调配和救灾抢险提供科学依据。

  福州、南平、武夷新区等地方应急管理部门不断完善安全风险监测和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利用普查成果及时动态更新各部门的调查数据,并接入燃气、热力、桥梁、综合管廊等城市生命线工程,消防、交通、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等公共安全等信息,实现信息全面汇聚、快速展现、上传下达的支撑能力。

  南安市构建普查成果应用“一张图”,对接市网格办开发应急救援模块,将普查地灾点、危化企业、救灾队伍、物资储备、避灾点等数据纳入市网格数据库,在人员疏散、应急救援、紧急避险、物质调拨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福州市气象局基于“气象精灵”数字气象服务平台,融合普查数据研发福州防灾减灾气象服务系统、福州地铁气象服务系统、福州旅游气象服务系统、福州特色农业服务系统等模块,并以暴雨灾害为切入点,开展气象风险预警应用。

  该市住建系统研发“一房一档”房屋管理平台,将此次普查成果与管理业务相结合,建立常态化网格巡检模式,实时掌握全市各区域房屋建筑数量,拆迁房屋范围、隐患房屋分布等信息,用数字技术保障城乡房屋结构安全。

  该省海洋渔业局建设福建省湾区专题数据中心,以此为基础构建多业务、多信息、多系统融合的湾区防灾减灾综合业务平台,提供丰富的湾区信息产品服务,达到湾区风险防范更科学、应急响应更高效、经济服务更到位的目标。

  同时,该省组织评估区划成果培训,推动评估区划在市、县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实效性。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开拓思路,结合实际创新应用场景,真正做到普查数据成果来自于基层、用于基层。(周翔)

[责任编辑: 刘佳佳 ]
【中国应急管理报】福建建专属灾害风险数据库
04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73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