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摸清灾害底数 筑牢生命屏障 西安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综述

2022-12-29 09:28:47 来源: 西安市应急管理局

  紧密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建 设一支堪当重任的新时期高素质干部队伍,始终牢记“为了谁、依 靠谁、我是谁”,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中勇于担责、善于履责、 全力尽责。

  摸清灾害底数 筑牢生命屏障

  西安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综述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国家之一,历史上饱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极为重视减灾事业,把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为政府的一项职责性工作,并不断深化对防灾减灾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全面阐述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新定位、新理念、新要求,为持续贯彻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提出针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建设“九项”重点工程。

  本次普查位列“九项工程”之首,是首次对自然灾害风险进行“全集”“全要素”调查;是首次聚合多行业部门在统一技术框架下协同开展的风险评估工作;是改变当前自然灾害防治“九龙治水”,打破部门数据壁垒的重要举措。针对本次普查工作特点、组织形式以及工作任务,西安市从以下四个方面总结了部分工作经验,具体如下:

  精简机构、分解任务、细化时点谋统筹

  为了破落实之难,见落实之果,西安市在类比中省工作专班职责的基础上,对本次普查的职责、任务、时间节点进行了优化、具化、细化,主要是精简机构设置、任务分解、细化时间节点,形成更符合西安普查工作开展的组织架构、工作模式和时间安排。

  机构设置层面: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下设常设市应急管理局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在市应急管理局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处设立工作专班,实行集中办公。在建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专班的基础上,具体实施中,西安市将国家7个工作组、省级6个工作组简化为综合组、技术组、宣传组3个工作组,负责具体落实市普查办工作职责,成员以第三方技术支撑单位为主,市普查办干部为辅。其成效一是由第三方对市普查办人员进行多方面补充,二是第三方项目式的管理统筹手段,能够更加高效地推进全市工作开展。

  任务分解层面:将市普查办实施任务分为三个标段,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不同的技术支撑单位,尽其所长,由市普查办统筹引导,高效指导全市普查开展。从工作落实情况来看,一标段以更加专业的姿态承担了综合组大部分工作,在相关干部的带领下,成为了市普查办运转的大脑和中枢,会同技术组和宣传组,制定并印发了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方案、宣传材料等等,是市普查办整体工作的出入口;二标段以规范为依据,系统为平台,肩负了全市应急管理系统的质检核查、技术答疑等技术组工作任务,在市普查办协调下,采取“计划-实施-检查-修正”的原则,区划调整、清查、调查等各阶段目标均提前完成,并留下了完备的工作资料;三标段结合西安市特点,安排集中时段统一宣传,并设计制作了多种形式的宣传资料,包括不限于海报、手册、短视频、长视频等,充分发挥融媒体优势,定期邀请行业负责人参与访谈、广播等,有效扩大了普查影响力。

  细化时间节点层面:在中省时间安排的基础上,考虑到各级财政经费支出以及工作人员配比等情况,将中省的两个时点进一步细化为三个时点,更加明确了阶段分工和工作目标。

  第一时点为普查前期准备与试点阶段。试点区县工作经费以国家财政补贴加地方财政的形式落实到位,人员从各部门抽调,辅以第三方单位,组织开展普查试点工作,共同探索普查开展模式。其他区县以应急管理局为主,设立普查工作筹备组,主要任务是建立各级普查工作机制,落实普查人员和队伍开展普查培训,熟悉普查软件系统,编制普查实施方案,落实普查经费。

  第二时点为清查、调查阶段。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工作经费由地方财政承担,由各主要行业责任部门分别向地方财政申请。根据试点经验,组织协调以普查办为主,技术支撑以第三方为主,共同协助推动工作开展。

  第三时点为评估区划阶段。为减轻地方年度财政压力,工作经费做在2022年计划里,与调查阶段进行区分,并单独招标。由于此阶段专业性较强,应以第三方技术支撑单位为主,普查办为辅,开展评估区划。主要任务是完成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编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汇总普查成果。

  建立机制、合纵连横、巧用方法强督办

  本次普查是首次多部门多层级协同开展的工作,涉及部门多、业务范围广,督察督办难度很大,为保障各层级各部门保质保量完成各自普查任务,西安市充分发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采取了多项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

  建立了日报告、周调度、月总结的长效工作机制。根据各区县(开发区)、各市级行业部门每日报送资金落实情况、方案编制情况、专职人员落实情况、办公场所落实情况、培训人次、调查部署情况、普查数据调查进展情况等内容,将重点工作整理总结形成简报,定期在西安市应急管理局网站专栏、公众号发布,每月对工作进行总结形成工作报告,通过日报告、周调度、月总结的形式层层传导压力,以机制促落实,确保普查工作有计划、有节点、有效率地完成。截至目前,统计各区县(开发区)每日工作进展报表56次,重点工作形成简报21期。

  从横向纵向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纵向上,督促协助各区县(开发区)编制区县级普查实施方案、落实普查经费、开展普查培训,确保区县普查办发挥牵头抓总的组织统筹能力。另一方面横向上,给市级各行业部门明确时间节点,督促市级各行业部门组建普查工作专班,编制完成本行业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工作方案、实施细则,从市级行业部门入手确保各市级行业部门作为责任部门担起普查工作中本部门的职责。

  线上督办和实地调研相结合。去年以来,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致使线下开展督查督办工作难度巨大。经过总体规划结合我市疫情防控实际情况,西安市决定灵活采用线上督办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区县(开发区)、各市级行业部门普查工作进行督导,实时掌控各区县(开发区)、各行业部门普查进度。期间对各行业部门、各区县(开发区)进行了三轮线下实地调研,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电话、微信、实地走访等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持续督促开展普查工作,对督办过程中发现的工作进度缓慢,多次整改效果不佳的单位进行约谈提醒,保障普查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舆论造势、树立典型、发动群众助宣传

  风险普查人人尽力,减轻灾害家家受益。为使广大群众积极配合、参与到普查工作中来,西安市着重从舆论宣传、典型宣传、群众宣传三个方面开展了普查工作。

  抓好舆论宣传,造声势。西安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融媒体优势,组织市级行业部门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的电台连线和专题访谈,让行业与群众进行对话,同时向各区县(开发区)普查办印发宣传折页、宣传手册、海报、普查定制笔记本等8万余份,并制作普查宣传视频在市区电子屏定时播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了解普查的目的、背景及意义,为普查工作开展造声势。

  抓好典型宣传,求推动。在市应急局官网开设普查工作网络专栏,将全市工作中的重点、亮点形成工作周刊在普查动态板块每周更新,同时组织市资源规划局(森林火灾)邀请三秦都市报就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工作开展纪实做专题宣传,连续推出西安森林防火人的“逆行者”系列报道,树立典型人物事迹,充分利用宣传增强了普查人员工作积极性,促进普查工作。

  抓好群众宣传,促参与。西安市充分发挥基层工作力量组织各区县(开发区)开展普查宣传进镇街、村(社区)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学习扩散,增强群众知晓率。同时市住建局邀请西安晚报记者对启动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全面“体检”进行专题报道。市气象局利用新媒体平台面向百万粉丝推送普查相关信息,利用短信推送普查信息5800余条,通过20余块电子屏播放普查宣传标语。通过多方面的宣传活动提高普查工作的社会曝光度和认可度,营造各方共同参与普查的良好社会氛围。

  因地制宜、科学分析、深挖数据促应用

  此次普查工作是以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西安市下辖13个行政区、8个开发区,因此仅仅开展国家规定的评估区划工作无法满足西安市普查指导防灾、减灾、救灾的要求。为保证普查评估区划工作能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西安市因地制宜,科学决策,计划今年以普查工作采集的灾害综合风险数据为基础,西安市特色区划为条件,深挖数据应用,紧密围绕地震、气象、水旱、地质、森林火灾、住建、交通、市政、生态环境等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的采集、质检、评估等核心业务,全面梳理西安市各区县(开发区)行业灾害普查相关数据需求,建立信息完整、逻辑统一的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库,形成信息资源目录和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实现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并进一步面向常态普查数据运营需求,能够实现对数据进行时空多维度、多粒度的展示。同时,通过空间分析辅助工具并结合三高一低重承载体及洪涝、低温雨雪冰冻、泥石流、地震、林火、农业病虫害等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实现一张图研判分析,为各区县(开发区)应急局未来开展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防灾减灾救灾等常态化工作提供信息化管理和决策分析支撑,使得普查数据的价值达到最大化应用。

  目前,西安市已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总体设计,应急本行业普查数据进行入库,西安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系统正式上线试运行。

    来源:《西安城市安全与应急》

[责任编辑: 刘佳佳 ]
【陕西】摸清灾害底数 筑牢生命屏障 西安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综述
04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71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