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为风险普查“一省一县”试点评估与区划地区以来,贵州省按照打基础、抓落实、凝经验的方式,分“三步走”,以筑牢关键环节基础为要领,善用优势条件为方法,推进“一省一县”评估与区划工作取成果,并总结特色经验,初步形成《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成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筑牢基础 严把省级关卡
按照“一省一县”试点评估与区划的工作要求,贵州省普查办及时召开会议对试点实施方案、工作计划、流程、时限进行明确,同时加快完善各部门沟通协调机制,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一省一县”专项工作组,为评估与区划工作科学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贵州省以“省普查办全局统筹+各市州积极配合+组织专家开展评审+第三方技术团队(贵州地矿测绘院有限公司)具体实施”为工作模式。该省普查办统筹协调省级和遵义市、仁怀市涉灾行业部门协同推动各项任务,强化省、市、县三级联动,延伸责任链条,组织专家内部评审,联合第三方技术团队,稳步推进工作。
近日,贵州省普查办各方行业专家在仁怀市召开“一省一县”综合评估与区划座谈会。“我们要弄清‘一省一县’评估与区划工作成果报告中基础数据来源,认真核对各行业基础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该省普查办技术人员代表在座谈会上说。“《报告》中道路暴露量与实际数据差距较大。”仁怀市交通局本土专家代表在座谈会上指出。同时,水务局专家代表也提出没有将水库纳入到评估区划中。
“将白酒行业安全风险研判纳入普查对象和范围是贵州省开展‘一省一县’评估与区划工作的创新之举,不仅是一次有效的思路碰撞,更是评估与区划成果和地方产业布局的紧密结合。”在省级评审中,贵州省普查办对“一省一县”评估与区划工作表示肯定。会上,大家积极沟通,就《报告》进行最终研究与分析,严把质量关卡。
狠抓落实 健全工作体系
贵州省普查办统筹兼顾、重点发力,构建切实可行的“技术指导+两类评估+三级质控”体系。此外,贵州省普查办从客观角度入手,以技术规范为导向,建设“线上线下”两种评估途径,同时以省、市、县三级为单位,建立“三级咨询”和“省级评审验收”体系,由上至下,横纵交错,全方位地织牢“一省一县”评估与区划工作体系网。
“我们这次来的目的,主要是想核对下数据是否存在偏差。”针对仁怀市汇总上传的数据,贵州省“一省一县”专项工作组带领第三方技术工作人员深入仁怀市实地开展数据核对工作。
通过体系网,可以对比“线上、线下”两种评估方式成果的区别,从而找到数据成果的差异性,再集中会商研判,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保证成果准确性。同时,在“省、市、县”三级质控体系的保障下,该省压紧压实各级主体责任,以高质量数据夯实试点评估与区划工作的地基。
立足优势 凝练特色经验
近日,国务院普查办专家赴黔进行风险普查数据核查工作。贵州省普查办技术人员介绍,根据现有技术规范,贵州省立足自身地域特色,初步探索出一套属于贵州的评估与区划经验。在数据核查交流中,第三方技术人员在该省普查办的精准指导下,将实际推演中发现的问题与国务院普查办专家进行交流:“现有技术标准在实施过程中无法满足贵州实际需求,所以我们想对现有技术进行优化,使其更符合贵州实际情况需要。”
面对地域特色和大数据优势,贵州省立足仁怀市试点评估与区划成果,依托大数据,逐步建立省级风险普查专题数据库,为试点区域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分析工作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另外,贵州省普查办根据“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工作思路,总结提炼出“部门协同推进是前提、数据质量管控是关键、技术软件应用是支撑”的试点经验。
此外,贵州省根据仁怀市“一省一县”评估与区划形成的特色经验,推进该省“一省两市”评估与区划工作有序开展,目前已初步形成《贵州省遵义市评估与区划成果报告》,初步完成“一省两市”各行业单灾种评估区划工作。(记者 罗雄鹰 通讯员 刘超琴 陈海霞)
贵州省普查办技术人员(左)在遵义市实地督导森林火灾调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