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水利方面的调查数据已100%完成省厅要求,咱们再拿下一分。”10月15号,宜昌市远安县应急管理局的一间办公室里,县普查办副主任邱安南举起拳头鼓舞道。他们刚完成了56座水库、12个水闸、4段堤防的洪水隐患调查,以及4张干旱致灾调查表,并且数据全部审核通过。
听到这份“战绩”,办公室其他5名专班工作人员会心一笑,又各自低下头,开始着手下一阶段风险普查数据调查工作。
“顶配”上路,各擅胜场的“梦之队”
“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决定,抽调张鑫鑫、杨绪望、黎国锋、杨传喜、凃传荣等5名同志到县普查办参与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
2021年7月27日,中共远安县委组织部发函,从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林业局抽调专业人士,连同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共同组成一支“顶配”特战队。
邱安南说:“抽调5名精兵强将全脱产投入风险普查工作,是县委书记汤明审定的普查工作方案明确提出的要求。风险普查工作由书记县长亲自抓,县委常委亲自管,县长刘朝多次组织召开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普查工作,解决普查经费759.33万元。”
杨传喜来自远安县水利局,是一名水利电力高级工程师,曾担任远安县鸣凤水利设计院院长,现任远安县水利水电项目建设服务站站长。他曾主持远安晓坪水库、张桥水库、友谊水库等30余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工作,在县普查工作专班负责远安县水旱灾害普查工作。
杨传喜说:“能被抽调来参与风险普查工作是我的荣幸,也给我很大的压力,但是看到专班其他几名成员之后,我有信心完成这项艰巨任务。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派来的80后张鑫鑫,既是高学历专业人才,又年轻有干劲,可以弥补我们对信息软件方面的短板。其他几人也是各擅胜场,在各自领域都是强将,可以说,我们组织了一支风险普查‘梦之队’。”
7月28日一早,5名被抽调的同志准时到岗,迅速投入相关工作。很快,普查专班的工作制度出来了:每周制定一份任务计划和安排,标注出该工作所涉及的部门、任务列表以及相关责任人。每周结束时召开碰头会,每月月底召开总结会,由张鑫鑫统计归档,及时总结问题、补足短板。
普查员进危化企业核查数据 。(拍摄 / 陈也平)
一家企业一份表 签字盖章加“踩点”
邱安南告诉记者,为了全面推进风险普查工作,县普查办建立了指导督查制度,不定期到县直部门和乡镇开展指导督查,了解和解决普查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建立考核制度,制定考核指标,对考核不通过的进行通报。
县普查方案通过审核、普查经费及时拨付到位,远安县普查办聘请了技术团队,从业务指导、技术培训、方案编写、经费测算、质量把关、方向把控等方面,迅速推进普查工作实施。
邱安南说:“我们也制定了保密措施,与普查人员签订保密协议,成果数据严格保密。对于数据质量也是多层审校,进行填报人质检、行业部门审核、普查专班集中审查。”
据了解,远安县共有危化企业41家,其中化工园区内3家,园区外的加油加气站38家,涉及填报内容494项。在普查专班成员张鑫鑫的办公桌上,41张危化企业的调查表都盖着企业公章,并由企业负责人签字确认。
“不仅要签字盖章,应急管理局危化股室的负责人还会同调查员一起前往企业现场‘踩点’复查,如此才能对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做到心中有数。”邱安南补充说。
组织人员到当阳考察学习风险普查工作经验。(图片来源:远安应急管理)
谨慎再谨慎 挑灯一战至天明
“明天就是‘十一’长假了,辛苦大家把调查数据核对一遍。”
“主任,今晚核对不完,咱们干脆就不睡觉了。”
9月30日晚,远安县普查办办公室里灯火通明,这一夜,6名普查专班成员集中审核应急系统调查数据,对2万多个指标进行质检核查。
“最多的问题就是数据来源不一致,以哪一个来源为准?”审核刚开始,就有人发现问题。
审核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历史灾害数据,它来源于多个部门(民政局、统计局、档案局、水利局等),每个部门的统计结果都不一致,主要体现在受灾人口、农作物绝收面积、房屋倒塌数量、直接经济损失等指标不一致。经6人统计,存在异议的数据有208条。
来自住建局的专班成员杨绪望说:“我们的工作思路有问题,建议以行业部门审核对应的专业数据,行业部门对自己部门的数据掌握和理解比较透,审核起来效率比较高。”
杨绪望的工作思路受到众人的赞同。“我们定下一个准则,同一时间内发生的灾害事件,以行业部门提供的为准。同一事件,以描述更为完整的资料为准。”当晚的普查工作负责人代运华一边扒着盒饭一边交代着,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
随后技术人员把填报的数据导出EXCEL表格,把任务分配给每个专班人员,全员根据分配的任务,对照档案资料对填报的数据进行审核。
任务到手,杨传喜开始找水利志、县志等资料;张鑫鑫和交通局的 黎国锋根据收集的地质灾害资料、交通志等开始逐条核对地质灾害信息;林业局凃传荣调出林业志和其他林业年报等资料……众人开始各自发挥所长,如火如荼地投入资料的“海洋”中。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溜走了,等众人忙完手头的工作,办公室的时钟已指向第二天的5点。
“我们一共完成1090条数据审核任务,回家了我倒头就睡,直到晚上才醒,好几个人给我发消息,说睡着了梦里都是在核对数据,生怕哪个数据出错。”代运华玩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