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应急管理局

2021-11-05 08:06:33 来源: 应急管理部

  简要事迹:

  重庆市渝北区应急管理局“十三五”期间,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降幅分别达50%和53%,亿元GDP亡人率不到全市平均水平的1/3,强化风险隐患“双重防控”,严格事故处罚追责,完成煤矿、非煤矿山和绕城高速公路以内烟花爆竹经营整体退出,积极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连续4年考核成绩名列全市第一,连续8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责任事故。

  事迹材料:

  重庆市渝北区应急管理局是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正处级。2019年根据机构改革相关要求,将渝北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区煤炭工业管理局)的职责,以及渝北区政府办公室的应急管理职责,渝北区公安分局的消防管理职责,渝北区民政局的救灾职责,渝北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地震应急救援、监测职责,渝北区国土资源管理分局的地质灾害防治、渝北区水利局的水旱灾害防治、渝北区农业委员会的草原防火、渝北区林业局的森林防火相关职责,渝北区防汛抗旱、救灾、抗震救灾、森林防火等指挥部的职责整合,组建渝北区应急管理局。设有9个内设科室、3个下属事业单位,包括办公室、应急预警科、应急处置科、综合协调科安全督办科、行政审批科、高危企业科、工贸安全科、应急保障科、渝北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渝北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渝北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近年来,渝北区应急管理局以党建为统领,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状态,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应急人的本色与担当,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安全运行保驾护航。“十三五”期间,渝北区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持续保持“双下降”, 降幅分别达50%和53%,亿元GDP亡人率不到全市平均水平的1/3。国务院安委办、市委市政府等领导多次到渝北督查调研指导工作;先后承办了全国工贸、全市宣传及应急体系建设工作等现场会;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应急管理报等媒体多次对渝北进行报道;连续4年考核成绩名列全市前茅,连续8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责任事故。目前,正在积极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筹建全市首个具有专业特色的安全文化主题公园。

  一、聚焦党建引领,责任担当意识进一步强化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打造了政治可靠、作风优良,拉得出、打赢的队伍。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守廉洁底线,近5年来未发生违纪违法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

  主动参与疫情防控。成立了全区第一支党员突击队,驻守古路、洛碛、茨竹、木耳等卡点,对进出人员严格检测,有效降低了疫情外部输入和内部扩散的风险;在全区口罩不足1万只的情况下,临危受命,勇挑全区防疫物资保障重任,一周内从世界各地购买口罩250余万只,解了全区防疫的燃眉之急,并免费向困难群众发放50万只;选派50余名职工对复工复产企业实施“一企一组”指导,做到了防疫不出事、安全不添乱。

  二、聚焦机制融合,安全防护网进一步织密

  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压实领导责任,抓住关键少数,建立各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压实监管责任,按照“分级监管”“属事属地相结合”原则,明确规模(限额)以上企业以行业部门监管为主、镇街配合,规模(限额)以下企业以镇街监管为主、行业部门指导。消除监管盲区,针对简易升降设备、农村房屋拆除、物流、游泳场馆等新业态新领域安全监管空白,发现一处、解决一类,不断消除监管盲区。

  构建统一指挥、权威高效的组织体系。率先搭建“两委、九专、四指”架构。区安委会下设9个专项委员会,通过“专委会+办公室”形式加强专项领域工作统筹,建立各专委会定期轮流向区委区政府汇报工作机制;区减灾委下设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防御4个专项指挥部,负责相应专项领域的应急救援组织指挥。健全应急管理工作制度,逐步形成包括监测预警、值班调度、处置救援3个方面和研判预警、现场处置、调查评估等8项制度的“3+8”大应急制度架构。

  推进职责整合、队伍融合的机构改革。率先整合成立正处级事业单位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副处级参公单位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协调21个重点行业部门设立应急管理内设机构,并根据监管任务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200余人。指导各镇街成立应急管理机构,配备5-8名应急管理工作人员,村社区设置353名应急管理专兼职干部、1000余名网格员,形成区、镇街和区级部门、村社区以及基层网格的“三级管理、四级网络”,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

  三、聚焦安全防控,安全基本面进一步改善

  源头防控严格把关。以安全为前提,严把各类招商引资项目。同时,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全区煤矿、非煤矿山和绕城高速公路以内烟花爆竹零售经营已整体退出;加快危化企业关闭搬迁,余下1家生产企业年底完成搬迁。

  过程监管实时跟踪。以“三年行动”、“百日行动”为抓手,深化各领域安全专项治理,不断提升行业安全水平。制定安全事故风险清单,筛选重点关注风险点,纳入城市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平台进行动态管理。建立落实厅级、处级、科级“三级”挂牌督办重大隐患机制,推动隐患闭环管理。

  事故惩处较真逗硬。责任追究更严,严格执行“一案双查”、“三责同追”。近年来,已移送30人追究刑责。惩戒手段更广,运用警示约谈、联合惩戒、“黑名单”等手段,切实解决“国企不怕罚款、私企不怕通报”的难题。对央市属企业,直接约谈到企业总部;累计上报纳入全国失信联合惩戒和“黑名单”企业4家。

  四、聚焦宣传教育,安全文化进一步根植

  知识普及更加广泛。将安全宣传教育进“五进”作为培育全民安全文化的“基石”。全区22个镇街均建有永久性安全宣传阵地,已创建1个国际安全社区、5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个地震国家级综合示范社区。

  全民参与更加深入。整合社区党员、网格员、快递员、外卖员和热心群众等组建志愿者队伍,将安全志愿服务“送货上门”。制定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负面清单,鼓励人人参与、监督安全工作。

  氛围营造更加浓厚。在城区利用遍布大街小巷、重要交通节点的“智慧天网”多媒体终端,每天播放安全宣传片;在农村地区利用村村通、小蜜蜂广播开展宣传,每天播放“安全知识广播稿”。

  五、聚焦应急保障,处突能力进一步提高

  整合队伍资源。按照“十有”标准,组建应急队伍,形成“6+22+173”的三级队伍体系。按照专业、领域划分为14组,成立专家队伍201人,为事故灾害防治和救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防灾减灾工作,充分发挥志愿者在应急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健全物资体系。制定全区应急物资储备标准,形成四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采取协议储备、企业代储、生产能力储备和家庭储备等方式,建立以政府储备为主、社会储备为辅的物资储备机制。建立应急管理、交通运输、铁路等部门以及军队参与的应急物资紧急调运协同保障机制,完善跨部门、跨区域应急联动合作模式,确保应急物资紧急调运高效。

  高效应急处置。制定应急预案简本,加强情景构建、实战演练,增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按照地域分布,全区化为7个应急联动协作区,打造“1小时应急救援协作圈”,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成功处置了“1.1”加州花园火灾、“8.19”洪峰过境、“5.2”及“8.9”暴雨天气应对等影响较大的事件,无一人伤亡,受到应急管理部领导的亲切慰问。

[责任编辑: 韩建平 ]
04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9802121143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