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关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快来了解要点

2021-02-23 13:54:20 来源: 应急锋

关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快来了解要点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定于2020年至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2020年为普查前期准备与试点阶段,2020年12月31日为普查标准时点,回顾前期准备与试点“大会战”工作,各地破题创新,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试点亮点频出 经验精彩纷呈

  各地切合实际,编制方案,建立各级普查工作机制,落实普查人员和队伍,开展普查培训,开发软件系统,普查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精彩亮点经验做法不断呈现。

  ——在建立工作机制上,强化顶层设计,形成了全国“一盘棋”的合力。

  “总分”统筹,为普查工作提供了总遵循:本次普查国家层面参与部门多达17个,应急管理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制定普查总体方案,建立普查的技术和标准体系。在总方案指导下,北京市建立了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市区联动、条块结合、资源共享、共同参与的普查工作机制,先后召开45次工作对接会,8个牵头部门和14个参与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按照路线图和时间表,准确把握时序进度,协同推进普查工作。山东省普查办形成“总方案+分机制”组织实施模式,省市区三级普查办按照扁平化管理、一体化推进思路联合编制实施方案,逐级逐项细化分解任务,制定省市区各级各部门任务清单,明确任务牵头单位、任务承担单位和完成时限,落实任务,压实责任,有统有分,统分结合。

  “上下”联动,提供了扁平化管理模式:一方面积极与国务院普查办和有关部门对接,省、市、区三级共同参与,实现“上下联动+部门推动”。山东省明确省、市、区三级及各部门工作责任和任务要求,强化上下联动,省普查办组织8个省直部门集中赴岚山集体开展省、市、县任务对接会议4次,省直部门各自开展行业上下对接会议30余次,点对点交流,面对面对接,贯通省、市、县三级任务落实通道,压实全程责任链条,确保各项普查任务落实落细。

  “条块”结合,实现了普查工作交汇:各部门负责本行业“条”上的普查成果质量管理,省、市、县三级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块”上的普查成果质量管理,最终实现普查成果数据汇交与审核。同时,在主要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方面,充分利用水利普查、地质灾害调查、森林资源清查等成果数据,以小切口的现场调查解决了技术验证的大问题;在承灾体调查方面,充分利用国情普查、国土三调等成果数据,同时将房屋管理系统数据整体导入住建部调查系统,有力支撑房屋建筑现场调查。

  ——在落实人员队伍上,成立了领导机构,建立了协作机制。

  成立普查小组,压实了普查任务分工和职责。截至11月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建立了省级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295个地市成立了地市级普查小组,1811个市(县区)成立了县级普查小组。全国6个试点地级市、122个试点县级行政区全部成立了普查领导小组,落实了人员队伍。

  联动统筹推进,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坚持分级负责、分工协作,将普查任务量化分解,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工作措施,建立区(部门)、镇街道、社区三级联动,并与第三方技术团队“同频共振,互补联动”,发挥专业技术支撑、资源力量优势、属地管理优势,实现 “纵向”“横向”联动统筹推进,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在制定方案和制度上,统筹掌握,科学编制,绘就了实施路线图。

  试点“大会战”地区明确各项普查任务的关系网、路线图和时间表,突出组织的扁平化、内容的全面性、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施的时序性。明确牵头部门、具体成果形式和时间进度安排,确保各项普查任务可落地、可检验。主动探索评估,开展单灾种、单要素和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基于现场调查成果数据,按照实施方案给定的技术路线,定量评估了地震等灾害风险,半定量评估了地质和林火灾害风险,形成5类单灾种的评估成果。国务院普查办牵头开展综合减灾能力评估,基于系统统计数据,开展政府、社会及企业、基层减灾能力评估以及综合减灾能力评估与制图,初步建立综合减灾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形成综合减灾能力的评估成果。两个试点“大会战”地区同时注重质量控制,探索形成“数据比对-外业抽查-部门核验”的数据核查模式,建立了内-外-内相结合的过程质量控制机制,确保应急系统调查数据满足标准要求。

  ——在技术支撑上,形成了技术统筹,落实好技术指导责任。

  综合责任+专业优势:领导小组办公室担负起“综合”的责任,确保各项工作统一标准、统一调度、统一行动。以实施方案为总揽,以任务清单为载体,以实施细则为抓手,确保各项试点任务在统一的技术框架体系下开展,实现各部门数据有机融合,完成全链条的普查工作。各牵头部门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分项组织、分级指导、分批调查,确保各项数据与成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北京市由应急部门和相关部门组建了技术总体组和技术分组,分别对整体技术体系和专项技术内容进行把关。并组建跨行业、懂专业、善综合的技术支撑团队,确保各项工作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山东省普查办与山东师范大学签订合作协议,组建了32人的技术专家团队,负责全省普查技术统筹指导,省直部门依托行业技术力量,分别分级成立了技术工作组,为普查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日照市、岚山区普查办在用好本地技术力量的同时,积极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建立技术支撑团队。

  科技创新+技术应用:在实施过程中,国务院普查办统一开发建设了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充分运用大数据、无人机、手机APP、二维码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普查工作效率和质量,为普查成果应用奠定基础。比如为提高效率,山东岚山区开发了快速提取数据工具、照片采集APP和家庭减灾资源(能力)调查小程序,实现了内业基础数据高效处理、外业家庭减灾能力无纸化调查。为解决调查数据收集、汇交、共享的问题,研发普查成果管理、数据资料管理和数据共享等系统,整合多要素、多区域的基础地理数据和各类自然灾害专题数据,确保普查试点工作高效精准开展。

  ——在开展培训上,善于分级培训业务,发挥专业“乘数”效应。

  线上、线下相结合:全面开展业务培训,各级各部门积极组织开展综合培训和分级分行业培训,山东省开展培训300余场次、培训5600余人次,为普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岚山区为解决不会干,无从下手的问题,聘请了8支具有专业资质、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队伍,200余名专业人员全程参与普查工作,坚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充分发挥了专业的“乘数”效应,避免走弯路,实现了精准推进。

  统分结合联合调查:试点“大会战”地区根据任务需求,组建由行业部门专家、调查技术人员、基层普查员参加的联合工作组,采取“一次进场、全覆盖查清”工作方式,既满足多方任务需求,又实现数据标准统一。各级各部门落实技术指导责任,先后派出技术指导组,深入一线指导,与基层普查队伍联合开展工作,及时解决技术难题。

  ——在争取经费投入上,强化了经费保障,落实了配套资金。

  国务院普查办向各部门、各地区印发工作清单和绩效考核目标后,会同自然资源部等10个部门和单位向财政部申请经费支持,落实中央本级专项资金,落实了中央财政转移地方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补助资金,专项支持地方做好普查试点工作。

  做好充足准备 开启新的篇章

  ——摸清了底数,评估了能力,覆盖了综合调查。

  试点“大会战”地区摸清了自然灾害孕灾致灾要素的底数,即孕育和导致主要自然灾害发生发展的基本因素;其次摸清了重要承灾体的底数,即可能承受自然灾害打击的对象情况,也就是常说的人口、房屋建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资源与环境等,都是承灾体需要调查的对象;再次摸清了历史自然灾害的底数,历史上已发生的自然灾害情况,调查的对象既包括不同行政单元的年度自然灾害,也包括历史上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事件详情等。比如,北京市房山区8个牵头部门完成了所有调查数据的汇集,摸清了灾害风险的底数,实现历史上的了四个“首次”:首次采集了房山区全部382384万栋房屋建筑信息,首次建立了1949年以来完备的历史灾害库,首次完成了全区减灾资源能力的系统性调查,首次形成了涵盖致灾、孕灾、承灾、减灾等全门类、全要素的数据成果。

  同时也全面调查和评估了各地各级政府、社会和基层三方面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政府的能力体现在自然灾害管理队伍状况、应急救援专业力量、应急物资保障能力、主要自然灾害防治工程情况等方面,按照科学、可操作的原则设置具体的调查指标体系。社会的能力体现在能够动员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到防灾减灾救灾的情况,能够调动的相关企业参与到防灾减灾救灾的情况。基层的能力体现在乡镇和社区自然灾害管理队伍、相关物资保障、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的情况,还包括居民的自然灾害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等。

  ——转化了应用成果,发挥了国情国力调查作用。

  试点工作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转化应用的效果,各地坚持“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原则,将普查试点成果及时整理共享、运用到综合治理、隐患排查和风险管控等工作中,解决现实问题,真正做到成果高效转化。

  强化了政府治理效能。为使数据更加清晰直观、便于管理,山东岚山区建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库,涵盖自然灾害孕灾致灾要素、重要承灾体、历史灾害等多项底数数据,切实改变了传统的“九龙治水”管理格局,打破了部门数据共享壁垒,为领导决策提供自然灾害数据,为相关部门单位提供综合查询、统计分析、辅助决策、报表生成等服务,实现业务协同、成果共享。

  提高了安全工作水平。通过风险普查,排查出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存在的隐患,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通过针对性整改,实现了风险的可视、可控。比如,岚山区在对危化品企业进行事故危险源调查过程中,通过对14家危化品企业的信息调查中采集的300余条基础信息进行分析,结合企业现状应急能力和往年事故原因,在完善危险化学品基本信息数据库的同时,排查出了部分企业的应急救援能力和易发事故类型不匹配的问题,通过及时的交办提醒,推动了问题的解决。

  提升了基层应急能力。通过普查,对基层应急能力存在的问题有了更加全面、清晰的掌握,并通过对问题的整改着力提升应急处突能力。比如,在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中,岚山区通过对全区79座水库,1318座塘坝的历史数据调查分析,准确查找防汛重点区域和存在隐患并进行了整改,成功应对“7.22”和“8.13”强降雨,未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险情,用初步的普查成效确保了安全迎汛。

  ——做好了充分准备,全国全面推开条件成熟。

  各地区、各部门为做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夯实地方党委政府普查工作的主体责任和普查办及主要参加部门普查工作的职责任务,发挥试点市县在调查类任务实施方面的主力军作用,强化全国普查试点的组织实施和技术指导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为高质量高标准如期完成全国普查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地区、各部门齐心协力、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全面完成了北京房山、山东岚山试点“大会战”,达到了验证技术规范和组织实施模式,形成第一批成果的既定目标。全面做好了全国试点的各项准备,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试点市县均成立了普查领导机构,落实好人员队伍,制定出时间表,绘就成路线图,继往开来,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全面推开蓄势待发。

[责任编辑: 王曦 ]
【今日头条】关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快来了解要点
04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036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