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来源:
中国应急管理报

各地陆续明确应急管理领域远景目标和方向

2021-02-19 16:19:51 来源: 中国应急管理报

各地陆续公布“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晰应急管理领域发展方向

立足“三新”绘航图 全面推进现代化

  近期,随着30个省份逐步对外公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各地在应急管理领域的目标路径已清晰可见。

  此前,中国应急管理报梳理过15个省份的建议(详见《中国应急管理报》2020年12月28日一版),目前,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江苏、福建、江西、河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等15个省份的建议也已出炉。经梳理地方建议,记者发现,各地均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中央建议)的基础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绘制了具有区域特色的“航向图”,坚定奔向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本报再次梳理部分省份建议,一窥地方应急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前进方向。

  统筹“两件大事”

  防范化解风险

  “统筹发展和安全”“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中央建议大篇幅部署发展重大任务的同时,围绕“安全”“应急”作出系统部署。地方建议一以贯之,将“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定盘星、压舱石,明确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将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作为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牛鼻子”,健全风险动态防范化解机制。

  四川将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作为“十四五”时期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提出树立底线思维,不断提升经济竞争能力、应急管理能力、防灾减灾能力等,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为现代化建设筑牢安全保障。

  江苏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交汇点,将防范风险的战线延伸至海外,明确建立海外应急管理机制,提高海外安全风险防范工作水平。此外,该省提出完善各类风险防控体系,前瞻研判防范新一轮科技革命可能引发的风险和隐患;加强危化品、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排查,全面提升气象、水文、地质等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识别、预警预报、精准治理水平。

  科学评估城市风险是城市安全之本。福建明确,加快推进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降低城镇人口密集区安全和环境风险。青海提出,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城市生命线系统畅通保障机制,健全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风险隐患评估排查制度和防控机制,加强重大突发性安全事件风险防控。

  理念引领实践

  创新驱动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适应新发展阶段,离不开新发展理念来指引,需要构建适应新阶段的新发展格局。在新发展理念中,“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央建议对创新驱动发展和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设专章部署,凸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各地对标对表中央建议,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上做文章。

  为守好国家安全“南大门”,广东从创新入手,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智能机器人、前沿新材料、安全应急与环保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黑龙江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物流体系。内蒙古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推进应急管理、应急队伍、应急协作和风险防控、物资保障、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应急管理能力要实现现代化,科技支撑是关键。多省份推动应急管理数字化智能化,致力于打造“智慧应急”。

  江苏推动化工、钢铁、纺织、机械等优势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云南大力建设“数字云南”,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建设智慧城市,拓展数字化公共服务,提升政务服务、社会治理、应急救援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卫星应用、新能源、人工智能、应急救援等新兴领域军民融合。青海布局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全面推进5G建设应用,推进“感知青海”建设,推动物联网在城市管理、仓储物流、应急救灾等领域深度应用,建设“城市大脑”。山西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全面推动市政设施、应急管理、能源领域等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升级,推进工业互联网行业级平台建设,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煤化工、重型机械、纺织机械、农机装备等传统特色新装备。

  优化投资结构

  建设重大项目

  中央建议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专章中,绘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施工图”,其中内容与应急管理领域息息相关,包括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推进重大引调水、防洪减灾等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各地在保障经济循环畅通无阻,拓展投资空间,加强应急管理领域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拿出了因地制宜的实施方案。

  2020年,江西发生超历史大洪水,各类自然灾害共导致957.3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55.7亿元。接下来,江西将在补齐水利短板上发力,围绕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推进长江江西段治理、鄱湖安澜百姓安居等防洪减灾重大工程建设,实施一批大中型水源、大中型灌区、城乡一体化供水、水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项目,加快补齐公共安全、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黄河滋养中原沃土,黄河也给河南带来了治水难题。河南将继续讲好“黄河故事”,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实施防洪减灾、河道综合治理、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发挥小浪底水库防洪减淤功能,加快推进贯孟堤扩建、温孟滩防护堤加固、北金堤蓄滞洪区综合治理等重大项目,确保黄河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治理,全面建成十大水利工程,完善旱引涝排、丰枯互补、内连外通、调洪防灾的水安全保障网。

  四川竭力保障城市“安全感”,打造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推动城市更新,优化提升城市新区,加强城市旧城和老旧小区改造,增强城市防洪排涝、消防安全能力。

  云南、福建作为国家西南、东南安全屏障,均将在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上下工夫。云南明确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大力实施“兴水润滇”工程;福建推进“五江一溪”防洪工程、沿海防潮工程,加强大中型水库、引调水和堤防工程建设。

  聚焦公共安全

  提升应急能力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各地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方面均根据区域实际设立专章,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西藏以应急救援为首要任务,防灾减灾和安全监管为基础,加强应急管理体系、能力现代化和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建立军警地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加快建立高原航空救援基地,完善救援物资和装备保障体系,发展壮大应急管理队伍,推进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标准化建设。

  山西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位为拱卫首都安全“护城河”,以山西一域之安全为首都安全尽责任。该省将建立完善统分结合的应急指挥体系和运行机制,构建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协调联动机制;深化基层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工程。

  甘肃、青海均从打造综合性应急管理平台入手,甘肃将加快建设国家区域(西北)应急救援中心、西北地区综合减灾与风险管理信息平台,健全信息共享、会商研判、预警发布、联合执法机制;青海明确打造全省一体化应急指挥平台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及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河南将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加快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物资储备中心建设。陕西增强煤矿救援抢险、危险化学品处置、紧急医疗救援、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应对等核心领域应急能力,发展巨灾保险。

  广东、江苏、四川均将提升公民应急安全素质作为“必修课”。广东将提高基层应急管理水平和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加强重要物资保障体系和储备基础设施建设。江苏提出,优化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完善事前防范、事中响应、事后恢复并重的应急管理体系,健全物资储备体系,依托重点区域或重要节点布局应急物资储备库;健全公民安全教育体系,增强全民安全素质和应急意识。四川将加强灾害科普宣传,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完善应急管理全民参与格局,强化社会协同应对能力建设。

  新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的征程开始起步。规划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只有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方能到达胜利的彼岸。(记者 丁茜)

责任编辑: 李洪雷
关键词: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新闻
04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031937